106年第1學期-0263 口述歷史製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討論與作業 30
書面報告 20
口頭報告 30
發表與評鑑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14 人選讀,尚餘名額1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丘為君 張運宗

教育目標

1. 史學研究與當代記憶的關係。 2. 口述資料的採訪實作。 3. 口述歷史的分析、運用與書寫。 4. 史學成果、能力與產、官界的互動。選定單一範疇、主題,建立述者對象後,培養 1. 理論與實作密切結合為導向。 2. 口述資料與史料的轉化關係。 3. 史學訓練的運用(理論、方法、道德、能力)。 4. 擴展史學訓練的發展面向。

課程概述

類學是一跨領域的全面性學問,內容豐富多元貫古通今,由各文化交織所成的一門全觀性的學術領域,提供人類一個嶄新認識彼此的平台。課程期望藉由探討人類學的基本概念與內涵,主要內容包括考古學、文化、體質人類學與自然科學如地貭的連結關係,檢視文化多樣性如何在相關的知識面向中,充分地顯露與展現。透過對人類文化的認識與瞭解,進而培養客觀全面的視野,與對文化的關懷、欣賞,使你我得以用心去感受自身所處世界的多元與廣闊。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李向平、魏揚波著,《口述史研究方法》,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0年4月。
楊祥銀,《與歷史對話:口述史學的理論與實踐》,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
Howarth, Ken,陳瑛譯,《口述歷史》,台北:播種者,2003。
Ritchie, Donald A.,王芝芝譯,《大家來作口述歷史(Doing Oral History)》,台北:遠流,2003。

沈雲龍,〈口述歷史與傳記文學〉,《傳記文學》,2卷5期。
胡昌智,〈什麼是歷史意識?〉,《思與言》,第21卷1期,1983,頁2-11。
唐德剛,〈文學與口述歷史〉,《傳記文學》,45卷4期。
陳三井,〈口述歷史的理論及史料價值〉,《當代》,第125期,1998.1,頁102-109。
黃克武:〈語言、記憶與認同:口述記錄與歷史生產〉,《當代》,第158期,2000.10,頁74-82。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口述歷史製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