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1學期-0427 價值與文化:中國哲學與漢字思維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出席討論與小考 20 準時出席並踴躍討論及通過考試(相關規定,課堂說明)
指定閱讀與短論書寫 20 每週安排指定閱讀並須繳交短論(相關規定,課堂說明)
期中專題製作口語發表 30 依主題完成專題製作並口語發表(相關規定,課堂說明)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38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齊婉先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 1.了解華語語文系統,掌握漢字發展歷程 2.對比印歐語文特徵,加強批判思考訓練 3.分析漢字認知思維,抽繹中國哲學問題 4.探索漢字形意哲思,發現中華文化價值 課程內涵 1.主題涵蓋華語語言與文字特徵、華語與印歐語文系統對比、漢字形音義構造與其思維、漢字意義表達與其認知型態、漢字思維向度與中國哲學問題等 2.透過合作學習,閱讀中外學者有關中國哲學與漢字思維的相關論述與詮釋 3.利用分組討論,對比華語語文系統與印歐語文系統的差異,分析漢字意象思維的特徵 4.引導思考提問,發掘漢字背後的思維體系與中國哲學建構的關聯性,嘗試解釋其意義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自編講義
林遠澤,〈從洪堡特語言哲學傳統論在漢語中的漢字思維〉,《漢學研究》第33卷第2期,2015年6月,頁7-47.
林遠澤,〈身體姿態與語言表達-論馮特的語言手勢起源論與民族心理學理念〉,《歐美研究》,第45卷第2期,2015年6月,頁139-225。
林遠澤,〈語言哲學的不同聲音-論洪堡特語言觀的世界開顯性與理性對話性〉,《歐美研究》,第40卷第4期,2010年12月,頁985-1062。
(美)陳榮捷編著,楊儒賓譯:《中國哲學文獻選編》,臺北市:巨流,1993。
(美)陳漢生(Chad Hansen)著,周雲之、張清宇、崔清田譯:《中國古代的語言和邏輯》,北京市: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8。
劉長林,〈漢語、漢字與意象思維〉,《漢字文化》,2006年第5期。
蘇以文、畢永峨編著,《語言與認知》,臺北市: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9。
Cook, Constance A. & Paul R. Goldin eds. A Source Book of Ancient Chinese Bronze Inscriptions. Berkeley, California: The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arly China, 2016.
Jia, YuXin and Xuerui Jia. "Chinese Characters, Chinese Culture and Chinese Mi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XIV(1): 151-157, 2005.
Jia, Yuxin. "The Body in Chinese Characters and Philosophy".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Studies XVII(2): 31-51, 2008.
Mair, Victor H., Nancy S. Steinhardt & Paul R. Goldin eds. Hawaii Reader in Traditional Chinese Culture. Honolulu: University of Hawaii Press, 2005.
Tang, Jianli. "On the Philosophical Construction of Discourse Field of Chinese Character". Ope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 5: 260-269, 2017.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價值與文化:中國哲學與漢字思維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