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1學期-2163 佛洛伊德與法蘭克福學派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研讀心得 40 請針對每週研讀文本撰寫研讀心得。每篇研讀心得的字數約1500字。
分組導讀 30 此為小組報告。每組必須負責至少一次文本導讀。採口頭報告形式,導讀資料請以簡報方式呈現。
課堂參與 30 此為個人成績。依據出席狀況和參與討論來評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59 人選讀,尚餘名額-1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王美淳

教育目標

【此為暫定版課程大綱。相關課程規定與進度,請以教師開學首週於課堂上發放的紙本課程大綱為準。】 佛洛伊德(Sigmund Freud)出版於19世紀與20世紀之交的《夢的解析》,揭露了「潛意識」的存在,衝擊了啟蒙與現代性的理性根基。作為時代的思想巨人與精神分析的開山祖師,他的人格與學說,皆曾引起高度爭議。「有人認為他是創造現代心靈的天才、創建者、大師、巨人,但另一種聲音卻說他是獨裁者、剽竊者、說謊家、無與倫比的蒙古大夫。」儘管褒貶不一,但其學說的洞見與影響,卻無可置疑,亦難以迴避,廣泛地滲透到哲學與人文社會科學的各領域中,也包含社會學。在本學期的課程中,我們希望聚焦的是佛洛伊德對於法蘭克福學派的理論影響。在法蘭克福學派第一代成員中,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馬庫色(Herbert Marcuse)、佛洛姆(Erich Fromm)等人,皆曾明顯地或隱匿地受惠於佛洛伊德學說、對其有所批判,並試圖搭建佛洛伊德學說與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對話。前述努力,尤其展現在他們對本能、人格理論(本我、自我、超我)、群體心理學、文明理論的解讀、挪用與改造。承此,本學期的課程安排將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選讀佛洛伊德關於本能、人格、群體心理與文明理論的文章,第二部分則研讀法蘭克福學派的相關著作。希望透過取徑佛洛伊德學說,讓我們更能深入掌握法蘭克福學派的思想。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Sigmund Freud(西格蒙德.弗洛依德)著,張映民等譯,《自我與本我》。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
2. Sigmund Freud(弗洛依德)著,熊凱莉譯,《論文明》。台北市:華城圖書,2003。
3. Herbert Marcuse(馬爾庫塞)著,黃勇、薛民譯,《愛欲與文明》。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
4. Max Horkheimer(馬克斯.霍克海默)、Theodor W. Adorno(提奧多.阿多諾)著,林宏濤譯,《啟蒙的辯證——哲學的片簡》。台北市:商周出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2008。
5. Theodor W. Adorno著,張明、張偉譯,趙月瑟校,〈佛洛伊德理論和法西斯主義宣傳的程式〉。收錄於上海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外國哲學研究室編,《法蘭克福學派論著選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8。頁183-207。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佛洛伊德與法蘭克福學派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