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1學期-2244 社會團體工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 | 10 | 課堂不定期點名 |
課堂參與與討論 | 10 | 根據上課課程,請學生分小組於課堂進行演練與討論,鼓勵同學發表自己的意見。 |
專題演講心得與影片欣賞心得 | 20 | 本課堂將邀請客座講師分享相關主題,以及透過影片欣賞方式討論相關政策之議題,學生需於課堂後一週繳交心得報告一篇,每篇1500字。 |
期中考 | 30 | 考試範圍以上課主題為主,並且以申論題為主,除了基本理論知能的測驗,透過案例分析,讓學生學習如何將理論帶入實例討論之,訓練其思考與辯論能力。 |
期末小組課堂報告 | 15 | 8-9人一組,於期末進行小組團體計畫書口頭報告。每組20分鐘報告,10分鐘Q&A。 |
期末小組書面報告 | 15 | 學期最後一週週五以前繳交團體計畫書一份。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社會團體工作是社會工作直接服務的三大方法之一,社會工作者以團體工作來協助個人發展與解決問題,同時透過團體工作來影響社區,挑戰社會結構。本課程為一學年之課程,主要目的在於讓學生瞭解團體工作基本概念與相關理論,團體歷程發展及團體動力運作,並透過實際演練學習團體帶領與操作之技能,將課堂所學之知識與技能運用於實務場域。上學期課程主要聚焦在團體工作基本概念的認識,團體動力與團體歷程的介紹,並輔以課堂演練。帶領學生透過小組實作撰寫團體工作計畫,學習規劃團體方案。下學期之課程則著重於團體帶領與操作的演練,並透各案研討的方式與實務工作者分享,使同學認識團體工作在不同社會工作領域之運用。
課程概述
社會團體工作是社會工作的三大方法之一,從一開始立基於社區,以團體的方式解決或改善社區成員社交、經濟或個人的共同困擾,如今團體工作已有更多元的發展,本課程訓練為期一年,將訓練學生達成如下目標:
1.了解社會團體工作的歷史沿革與工作目標
2.介紹常用的社會團體工作之類型
如:支持性團體、體驗性團體、矯治(治療)型團體、任務型團體
3.認識影響團體運作的元素
(1)團體動力
(2)團體領導者的角色與帶領技術
(3) 團體成員與成員需求評估
(4)從經驗團體歷程體驗團體(動力)
4.學習組織團體工作的方法
(1)學習撰寫團體計畫書
(2)學習團體評估的方法
團體動力評估---相關工具介紹
團體成效評估---
(3)學習執行團體工作(討論、成長)
5.團體的倫理議題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3-3
上課時間:三/2,3,4[SS213]
修課班級:社工系2B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附讀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惠瑜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週三下午2:00-5:00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Ronald W. Toseland and Robert F. Rivas 著,莫藜藜譯(2017)。團體工作實務第四版。台北:雙葉書廊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團體工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