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1學期-2788 建築設計習作(五)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學期總分 + 平常成績 | 10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42 人選讀,尚餘名額2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1. 基地計劃 ─ 對基地環境體系與脈絡之分析,以及設計操作層次整合回應之能力。
2. 設計發展 ─ 由概念演繹為空間及構築形式的設計思考能力。
3. 建築體系 ─ 在設計中整合機能、結構、動線、構造等系統之能力。(複合性機能計劃之空間組織能力)
課程概述
在經過二年級設計課的教育後,學生應該已經熟悉基本尺寸與尺度的設計,以及對於空間內容(program)之組織和基地條件考慮的初步之練習。
在三年級的設計課程中我們強調更深入的整合性的練習,這些練習應能包含一些基本的建築專業議題,例如:
1. 對於基地涵構的整合觀念(與建築或都市系統的整合)。
2. 合理的空間動線和序列的安排(包含內部與外部)。
3. 複合性program的組織方式(包含: 垂直和水平的)。
4. 不同功能整合時的公共與私密性考量(邊界的議題)、
5. 室內、外邊界界定(立面設計與牆剖面觀念的議題)
6. 以及更重要的建築tectonic- 構造與結構與這些概念如何產生相輔相成的結果。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6-0
上課時間:一/6,7,8,9,四/2,3,4,5,6,7,8,9[系館]
修課班級:建築系3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系館。兼任12小時,專任18小時〈含習作指導6小時,時間另定〉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Balmond, Cecil, 2008,《異 規 / informal》, 李寒松 譯, 北京: 中國建築工業出版社。
Ching, Francis D.K., 2008 / 2007,《形式、空間和秩序 (造形、空間與秩序) / Architecture : Form, Space, & Order》, 第三版, 劉從紅 譯,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Clark, Roger H., 1996 / 2004,《建築典例》, 許麗淑、許尚健 譯, 台北: 六合出版社。
Deplazes, Andre ed., 2007 / 2005, 建構建築手冊 / Constructing Architecture : Materials Processes Structures, A Handbook, 任錚鉞 譯,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Basel: Birkhäuser。
Frampton, Kenneth, 2007 / 1995,《建構文化研究 — 論19世紀和20世紀建築中的建造詩學 / Studies in Tectonic Culture : The Poetics of Construction in Nineteenth and Twentieth Century Architecture》, ed. John Cava, 王駿陽 譯, 北京: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Cambridge / Ma.: The MIT Press。
Lynch, Kevin & Hack, Gary,《敷地計畫 / Site Planning》(第三版), 張效通 譯,台北: 六合出版社。
Silver, Pete & McLean, Will, 2009 / 2008,《建築科技關鍵字101 /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楊曉芬 譯, 臺北: 積木出版社。
Von Meiss, Pierre, 2003 / 1993,《建築元素 /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趙夢琳 譯, 臺北: 詹氏書局。
五十嵐太郎 , 1992,《關於現代建築的十六章 : 空間、時間以及世界》, 臺北: 田園城市文化市業有限公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建築設計習作(五)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