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1學期-3255 人文:電影與繪畫藝術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到課率 | 30 | |
期中分組口頭報告 | 30 | |
期末個人書面報告 | 4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61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繪畫與電影是兩種看似屬性各異、相互關係卻密不可分的視覺藝術形式。本課程試圖為這兩種藝術搭起對話的橋樑,並在它們所帶來的不同視覺衝擊中,尋思繪畫的觀看邏輯,如何在電影中繼續延伸;或是電影作為第八藝術的獨特性,如何進一步拓展繪畫的詮釋空間;或是電影如何成為動態的繪畫,使兩種藝術形式能相互交融、激盪。本課程藉由繪畫與電影藝術的認識與作品賞析,並透過性別、博物館、社會政治等專題討論,與學生共同探索繪畫與電影兩種不同視覺藝術媒介的思維邏輯、呈現方式、與相互關係。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三/3,4[C119]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美術系不得選修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郭任峯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約談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孫松榮(2010)。〈展示電影記憶的美術館〉,《從電影看:當代藝術的電影痕跡與自我建構》。董冰峰、杜慶春、黃建宏、朱朱主編。台北:新星。頁119-131。
-----(2011)。〈新電影的窗框景觀,或新台灣電影的銀幕脈動:從侯孝賢的反身性呈現到蔡明亮的造形展示〉,《電影欣賞學刊》(14),2011年6月。頁39-54。
-----(2012)。〈擴延地景的電影邊界:論蔡明亮從〈不散〉至影像裝置的非/藝術性〉,《現代美術學報》第23期,2012年5月,頁27-50。
-----(2014)。《入鏡|出鏡:蔡明亮的影像藝術與跨界實踐》。台北:五南。
卜正民(Timothy Brook)著/黃中憲譯:維梅爾的帽子–從一頂帽子看世界貿易,遠流 2009。
毛莉琪亞.塔薩提斯(Maurizia Tazartes)著/楊翕如譯:天才藝術家系列:維梅爾(附DVD,閣林 2013。
寶菈.拉培利(Paola Rapelli)著/蘇依莉譯:天才藝術家系列:哥雅(附DVD),閣林 2013。
Hendrik Willem van Loon著/朱子儀,張祖對譯:黑暗中的亮光,米娜貝爾 2001。
Linda Nochlin著/游惠貞譯:女性、藝術與權力,遠流 2005。
陳炎鋒著:日本浮世繪簡史(修訂二版),藝術家 2010。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人文:電影與繪畫藝術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