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2151 政治經濟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文本閱讀心得 52 請針對文本內容,撰寫600字以上的閱讀發現與質疑批判,並於每週上課之前上傳教學平台(共13篇,每篇4分)。
課程參與 30 包括出席、導讀、提問、參與等綜合評比。每位同學請於學期初挑選2篇導讀文本,並於該週課堂上口頭闡述文本要旨並提出質疑批判,毋須製作投影片。
期末報告 5 請自行挑選一個政治經濟學議題(時事、理論或結合兩者),撰寫6千字以上的書面報告。內容應側重個人的社會學思考與分析,不可剪輯堆砌資料,更不可抄襲。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1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葉守禮

教育目標

「什麼是資本主義(Capitalism)?資本主義如何左右現代人的集體命運?存在其它出路(alternatives)嗎?」在我看來,仍然是社會學的核心提問。這些問題之所以難以回答,部分原因在於資本主義至今仍然持續演變,並且和眾多政治、社會、文化、地緣因素交纏在一起,顯得異常複雜。另外一部分原因,則在於這些問題注定引發眾多政治聯想,誘惑不同立場的學者展開長達數世紀的辯論。怎樣理解「資本主義」,不僅決定了我們怎樣解讀當代世界的走向,更決定我們如何定義自己、自己所處的社會,以及勾勒一個更加合理的未來圖像,導引出所能期待的社會實踐(無論是支持現況還是反對現況)。換句話說,這絕非一個純粹的知識議題,而且是牽涉甚廣的政治與實踐課題。 身處21世紀初期的台灣,在這帝國邊緣,我們又不得不敏感於:「究竟應該怎樣理解台灣的經濟處境?我們位處資本主義世界經濟(world economy)的什麼位置?全球歷史變遷的浪潮正將我們帶向何方?」我們熟悉的台灣社會議題,包括青年貧窮化、貧富分化、勞動彈性化、房價高漲、掠奪式積累、民主失靈、社會福利崩壞和保守主義興起等等,其實都不是台灣獨有的現象,而是當代資本主義世界經濟衍生的結構性問題。由美國主導的「全球化」正在結束,區域經濟的板塊劇烈挪移,地緣政治充滿了暴力預感,極右派在世界各地崛起……。台灣社會雖然偏處一隅,卻不可能永遠置身事外。非常遺憾,台灣社會學界愈來愈無力回答這些問題,沈溺在上個世紀所定義的社會學學術課題。21世紀撲天蓋地而來,青年世代如何自處?我們需要政治經濟學的幫助,並且渴求具有世界格局的視野(perspectives of the World)。 政治經濟學是充滿意識型態的戰場。但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至少學習政治經濟學有機會讓我們擺脫受欺騙的命運。本課程將沿著思想史的脈絡,依序探討10位思想家的政治經濟學理論,仔細檢查主流經濟學與馬克思主義之間的爭執,探索資本主義世界經濟的運作邏輯,最後考察幾種可能的解釋。我們將發現這些思想家怎樣突破時代的成見,甚至影響歷史的走向,參與塑造了我們熟悉的今日世界。從理論經典出發,並不妨礙我們時刻回望當代台灣社會,反而提供了更寬闊的反省視角與迴旋空間。拉開一點必要的距離,但願能夠增添一份歷史的理解,更貼近瞭解我們世代的集體命運。看見限制,也尋找機會。

課程概述

The Class is designed for the comprehension of Political Economy. Political economy originally was the term for studying production, buying and selling, and their relations with law, custom, and government. In line with the discussion, the course aims at: a. History of Political Economy b. Approaches to Political Economy c. Critics to Political Economy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大衛・格雷伯,2013,《債的歷史:從文明的初始到全球負債時代》。台北:商周初版;家庭傳媒城邦分公司發行。
大衛・哈維,2003,《後現代狀況:對文化變遷之緣起的探究》。北京:商務初版。
大衛・哈維,2007,《巴黎,現代性之都》。台北:群學。
大衛・哈維,2008,《新帝國主義》。台北:群學。
大衛・哈維,2010,《資本的空間:批判地理學芻論》。台北:群學。
大衛・哈維,2017,《世界的邏輯:如何讓我們生活的世界更理性、更可控》。上海:三輝圖書;中信出版社。
大衛・哈維,2017,《新自由主義化的空間:邁向不均地理發展理論》。上海:三輝圖書;中信出版社。
大衛・哈維,2017,《資本的限度》。上海:三輝圖書;中信出版社。
卡爾・馬克思,1972,《共產黨宣言》。收錄於《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
卡爾・馬克思,1997,《哥達綱領批判》。北京:人民出版社。
卡爾・馬克思,2000,《1844年政治經濟哲學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
卡爾・馬克思,2001,《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北京:人民出版社。
卡爾・馬克思,2004,《資本論》。北京:人民出版社。
卡爾・博蘭尼,1989,《鉅變:當代政治、經濟的起源》。台北:遠流。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1982,《到奴役之路》。台北:桂冠。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1999,《自由憲章》。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2000,《致命的自負》。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弗里德里希・海耶克,2003,《個人主義與經濟秩序》。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伊曼紐・華勒斯坦,1998,《現代世界體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伊曼紐・華勒斯坦等,2002,《自由主義的終結》。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伊曼紐・華勒斯坦等,2014,《資本主義還有未來嗎?》。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列寧,2001,《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北京:人民出版社。
列寧,2001,《國家與革命》。北京:人民出版社。
列寧,2010,《列寧專題文集:論資本主義》。北京:人民出版社。
托瑪・皮凱提,2014,《二十一世紀資本論》。新北市:衛城出版;遠足文化發行。
托瑪・皮凱提,2016,《不平等的經濟學》。台北。衛城;遠足文化發行。
亞當・斯密著,1997,《道德情操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亞當・斯密著,2009,《國民財富的性質和原因的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
約瑟夫・熊彼得,2001,《經濟分析史》。台北:左岸文化。
約瑟夫・熊彼得,2003,《資本主義、社會主義與民主》。台北:左岸文化。
約瑟夫・熊彼得,2009,《經濟發展理論》。北京:商務印書館。
約翰・凱因斯,1986,《貨幣論》。北清:商務印書館。
約翰・凱因斯,1992,《就業、利息與貨幣的一般理論》。台北:時報出版。
喬邁尼・阿銳基,1999,《漫長的二十世紀:金錢、權力與我們社會的根源》。香港:牛津。
喬邁尼・阿銳基,2006,《現代世界體系的混沌與治理》。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喬邁尼・阿銳基,2009,《亞當・斯密在北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費爾南・布勞岱爾,1996,《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和地中海世界》。北京:商務印書館。
費爾南・布勞岱爾,2006,《15至18世紀的物質文明、經濟和資本主義:世界的時間(卷三)》。台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出版;遠流發行。
費爾南・布勞岱爾,2008,《論歷史》。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費爾南・布勞岱爾,2016,《文明史綱:人類文明的傳承與交流》。台北:廣場出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政治經濟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