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3389 社會:台灣廟會文化探索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學期考試 50 期中與期末測驗,詳答題筆試
學期研究寫作 50 由同學在本課程內容範圍自選題材自訂題目,研究寫作大綱及摘要於期中考時提出預作檢討與寫作指導
課堂互動與出席勤惰 15 全學期課堂互動與出席率加權15%增減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0人,已有7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周 明

教育目標

1.多年前西方通識教育典範轉移(paragon shifting)曾主張:「所有的專業都是通識,所有的通識也都是專業」,本課程作為通識教育功能目標,希望修習同學揚棄營養學分的概念!期待透過知識探索的方法學訓練,能幫助同學「打通任督二脈」,無論是作學問或做人做事方法上都能收「融會貫通‧一通百通」之功!課程中將會相當重視基本認知、知識系統化方法的基本訓練、自我管理素養培育,因此觀察體驗、資訊採集、寫作表達等,知識分類方法、條理化素養培養將為不可或缺的重點。 2.觀察及探索台灣民間信仰與節慶中的廟會活動,探討此項活動的文化內涵,對其傳承、發展、變遷、現況以及社會現象投射的關聯等,深入介紹分析並作主題探索與討論,增進對台灣廟會文化呈現於社會之意義與功能的認知。使修習學生能透過人文精神認識,領會台灣社會文化的深層價值,運用觀察、思辨、知識資訊採集、田野調查及研究寫作方法,以訓練並激發學生的傾聽與溝通、表達能力,承認與尊重多元差異,追求人類社會的整體價值,期能融通求真、篤信、力行等素養於學習生涯之中。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周 明,《台灣民間信仰鄉土文化教材電子書》,2007,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2、 周 明,〈三月瘋媽祖‧文化行銷現隱憂〉,聯合報,民國91年4月22日,15版。
3、 周 明,〈神秘威武的街頭舞者─「八家將」與「官將首」淺釋〉,台灣源流季刊,97年夏,43期,頁101-109。
4、 李豐楙、朱榮貴主編,《儀式、廟會與社區:道教、民間信仰與民間文化》,1996,中央研究院文哲研究所。
5、 李豐楙等,《第一屆宗教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佛光大學宗教文化研究中心。
6、 李豐楙總編纂,《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1998,台灣學生書局。
7、 林美容,《媽祖信仰與台灣社會》,2006,博揚文化出版。
8、 黃文博,《站在台灣廟會現場》,2002,常民文化出版。
9、 董芳苑,《探討台灣民間信仰》,2008,常民文化出版。
10、 謝宗榮,《台灣的廟會文化與信仰變遷》,2006,博揚文化。
11、 周 明等,《台灣將團演藝》,Discovery 41集,慈濟大愛電視台。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台灣廟會文化探索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