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3433 文明與經典:東西方文明 (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討論及內部評量 40 學生課堂上的討論、互動以及作業
課後作業及實踐計劃 40 學生的實踐計劃及行動成果
期末心得感想 20 學生就本課程中所獲成長及突破加以具體描述於學期末繳交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90人,已有66 人選讀,尚餘名額2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卓逸民

教育目標

本課程之特色是以小班教學之方式,配合不同領域之教師所形成之共學社群,藉由提昇學生治國平天下品格層次之素養,來培養學生在人文及文明素養的廣度、深度及行動力。本課程之設計理念,使學生了解過去東方發生了什麼重大的文明演進事件,過去西方發生了什麼重大的事件,以至於造成今天的世界現況以及值得關心的普世議題。在了解世界目前的多元問題及來龍去脈後,使學生了解自己對當今世界的責任及可能之因應之道為何,因而得以貢獻自己的心力,並使求學有了清楚的動機及方向。本課程將著重在下列四個單元: 課程單元(一): 東西此相逢 當神農遇見咖啡 喝一杯咖啡也許是追求著浪漫的映像,或是迷戀著氤氲的氣韻,也可能是纏綿於醇厚之中滿足了嗅覺、味蕾與想像。然而在18世紀歐洲咖啡館開始擴展時,咖啡與咖啡館正是為政治思想,文學,媒體,學術,社交,商業甚至是革命等等近代西方文明思潮,提供了催生平台與開展的契機。本課程分兩面向,其一延續上學期以古傳醫茶道方式,開發品味感知能力為主軸,由靜心品飲咖啡開始,練習內觀返視,體證飲品在自身的作用,避免意識陷阱,真切體會咖啡品質,覺知咖啡製程與生產態度上的差異,自然能瞭解市面咖啡與飲品的優劣良窳。其二,由咖啡的歷史發展,認識近代西方文明的開展傳播與當代咖啡品質在工業化,商業化與理想化的不同思潮。最終以茶道與中醫本草的角度,重新開發制定咖啡製程,讓咖啡不只是一般的飲料,為身心生理與心靈的滿足,進入養生咖啡道的境界。 課程單元(二): 西方文明照映下的東方生活與視野:工作倫理 在認識了西方文明的猶太教傳統,與學主義和資本主義之時代精神後,持續讓學生從自己東方處境的生活與視野,進入西方文明照映下一個切身的課題:工作倫理。將要認識從古希臘、中世紀、文藝復興、宗教改革、馬克思、佛洛依德、資本主義、...脈絡下,現代人的工作觀。理解在西方文明傳統中,工作的觀念又如何在其中演變,並建構出對於「成為人」的意義追求,進而反思面對佔據生命2/3的「工作」,在當代社會脈絡下自身要如何詮釋與實踐。 課程單元(三): 西方飲食文化 本課程將延續上學期飲食文化中對『食』文化的覺醒,已完成對自己家中飲食文化的傳承,再擴及至周遭過去、先在和未來的台灣菜。下學期將再針對西方的飲食,其中較具代表性的義大利、法國、美國飲食做介紹。本次課程期許學生能對飲食在西方文明當中所扮演的角色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同時,當在品嘗各國不同食物時,能以更開闊的心接受不同國家的食物及對其所代表文化的尊重。 課程單元(四): 認識現代資本主義及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一、什麼是現代資本主義? (一)一種生產模式:線性、效率、經驗、個人主義、競爭、可計算、可切割與複製、進步、成為公領域的生活態度。非線性、情感、退步、整體性退居私領域。 (二)現代資本主義與前資本主義的差別 1. 封建社會:集體的權利,西方中世紀的莊園經濟與行會組織。 2. 前資本主義:自私的貪婪,荷蘭船長的故事。 3. 現代資本主義的初衷:賺錢是上帝賦予的能力,努力賺錢榮耀上帝。 4. 笛卡兒:我思故我在,我懷疑所以我存在,但是賜與我懷疑的力量,不能懷疑。不能懷疑上帝。 (三)私領域的反動,保留了非理性的情感,透過文學、藝術、音樂,乃至建築、攝影、電影…等等,共同造反。公領域與私領域相互鬥爭與穿透。 (四)資本主義的物質成就:科技、私有財產權、醫療、消費文化、工作。 (五)資本主義如何興起?引發何種問題?任意切割、任意計算、任意複製,成為空無者,私人利益是一切的判准。人類心靈前所未有的空虛。 二、資本主義對現代社會的四大撞擊 (一)長壽與人口老化 (二)經濟高度成長與中國經濟發展遲緩 (三)人工智慧加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 (四)對自然環境的加深破壞 三、年輕人(大學生)如何面對資本主義所引起的三大撞擊? (一)增加專業是解決問題的方法嗎?要增加何種專業? (二)跨領域學習是解決的方法嗎?如何增加跨領域的學習? (三)專業與跨領域學習如果失能時,怎麼辦? (四)從智人到神人,人類還需要什麼?更多物質享受?還是成為真正的神?神聖與世俗的相互融合。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尼爾.弗格森 (Niall Ferguson),《文明:決定人類走向的六大殺手級APP》,聯經,2012年。
2.哈拉瑞(uva Noah Harari),《人類大歷史:從野獸到扮演上帝》,天下文化,2014年。
3.Elisabetta Illy(2013),《喚醒世界的香味:一趟深入咖啡地理、歷史與文化的品味之旅》大石國際文化,2013年。
4.岡倉天心,《茶道:茶碗中的人心、哲思、日本美學,王思穎譯》,不二家,2014年。
5.張耀,《打開咖啡館的門》,聯合文學,2004年。
6.鄧士瑋(2016) 食貨誌:寫給吃貨的故事與烹調的道理,高寶,2016年。
7.任韶堂(2016) 餐桌上的語言學家:從菜單看全球飲食文化史,麥田,2016年 。
8.奧斯卡.法利內蒂(2017)Eataly義大利飲食聖經:經典料理、食材風土、飲食文化,連結產地與餐桌,帶你吃懂義大利!,積木,2017年。
9.李哈迪(Hardy Lee),用你的工作轉動世界,楊睿譯,校園書房(台北:2017)。
10.提摩太凱勒(Timothy Keller),工作的魅力,希望之聲(台北:2015)。
11.貝拉(Robert N. Bellah),心靈的習性,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2100)。
12.沃弗(Miroslav Volf),在聖靈裡工作,李望遠譯,校園書房(台北:2012)。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明與經典:東西方文明 (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