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3887 中文:文學閱讀與寫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分組活動與出席狀況 | 40 | 三次點名未到者,本項以0分計算 |
期中報告 | 30 | |
期末考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30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主題式教學,希望可使同學有效理解與系統化吸收,並引起閱讀相關文本的興趣。本學期有兩項主題「文學與博物」、「文學與社會」,前者緊扣「博物以致知」之概念,務求使各系學生應用所學,在與文學作品對話的過程中,培養警醒與思辨的能力,以完備其人格,並在廣博攝取多種媒體、藝術和生活方式的游獵過程中,培養眼界及擁有自我特色的世界觀,後者著重文學作品中反映出的社會性及思想性。本學期著重分組討論與報告,課程各階段都須以填寫計分學習單。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2
上課時間:二/8,9[H106]
修課班級:社科學院、法律學院1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加強寫作班,第一階段限日間部社科學院、法律學院一年級選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黃詣庭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週下課時間或另約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林立青《做工的人》,台北:寶瓶文化,2017。
陳映真《山路》,台北:洪範,2001。
張耀升《縫》,台北:群星,2016。
G.賈西亞.馬奎斯(Gabriel Garcia Marquez)《異鄉客》,台北:時報,1994。
韓良露《良露家之味》,台北:大塊,2014。
何敬堯《幻之港:塗角窟異夢錄》,台北:九歌,2014。
金庸《射鵰英雄傳》,台北:遠流,1996。
約翰.厄里(John Urry)《觀光客的凝視》,台北:書林,2007。
波特萊爾(Charles Baudelaire)《巴黎的憂鬱》,台北:志文,1973。
舒國治《理想的下午》,台北:遠流,2008。
自編教材。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文:文學閱讀與寫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