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6453 質性研究方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導讀、提問、討論、戶外教學) 35
五份Memo 30
期末報告 3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4 人選讀,尚餘名額5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楊友仁

教育目標

本課程以授課者自身最擅長、最具特色的質性研究方法/方法論,以及有所共通的、授課者appreciate的幾個approach來授課,基本環繞以下特徵: (1)立基於(但不限於)批判實在論之解釋與因果關係範式的具體研究。 (2)具地理學及人類學特色的一手調研。 (3)不少內容無法透過codified教科書用講課掌握。例如重視「田野調查」,這簡單四個字所含括的豐沛的知識,只能透過具體案例從實做中加以意會,這種tacit knowledge對研究助益頗大。 (4)「上窮碧落下黃泉」。同時把握「生產力」與「生產關係」。課程會上「企業訪談法(corporate interview)」,舉例如前年授課者在上海與美國房地產金融集團鐵獅門(Tishman Speyer)亞洲區總裁進行的深度訪談 (5)身體性、身段。這部分很tacit,如授課者除上述企業訪談外,也融入上海基層被迫遷下崗工人社群裡共處交往。在台灣基本少有如此跨文化的approach。 (6)若干程度「直接加入法」。例如要深度研究台商,就去做台商sales,要深度研究打工妹,就去工廠打工。 (7)Relevance、具學術價值與社會性意義topic(乃至research agenda)的研究設計、問題意識,如何來來回回分析思考、發現object、approach、assemble、targeting田野(不會天上掉下來),手、腦、腳、心。以workshop方式,分組操作進行。基本上規劃實例: (a)土地與社會。台中市地重劃,被迫遷的小業主,重劃會,開發商,富有土地開發等相關人士,地方政府,民意代表,地方派系。 (b)其他同學提的option。

課程概述

質化研究是一門社會科學領域常用的研究方法論課程,本課程介紹餐旅領域常使用之質化研究方法的觀點與研究過程,以文本分析研究為主認識質化研究特質,詮釋典範的相關觀點、量化與質化研究差異、質性研究企劃過程、資料收集方法及技巧、研究倫理、寫作方式等;並協助同學選擇碩士論文主題、找出問題意識、整理文獻、擬出研究架構,撰寫研究大綱、並執行質化研究過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台北:中研院社研所籌備處。
(2) 謝國雄主編(2007)《以身為度、如是我做—田野工作的教與學》,台北:群學。
(3) 胡幼慧主編(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4) Alford, R.R.(1998)The Craft of Inquiry: Theories, Methods, Evidence. 王志弘譯(2011),《好研究該怎麼做》,台北:群學。
(5) Sayer, A.(2010)Method in Social Science: A Realist Approach. Revised 2nd.許甘霖、萬毓澤、楊友仁譯(2016)《社會科學的方法:實在論觀點》,台北:巨流。
(6)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台北:臺灣東華。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質性研究方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