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6年第2學期-6605 教育社會學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出席與參與(含課堂報告)30% 30
期初個人心得報告10% 10
期中短篇報告20% 20
期末報告(含口頭與書面)40%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趙星光

教育目標

十二年國教的實施重點是適性揚才,教育的目標是根據每個學生的學習特質,安排適當的環境、提供適合個人學習的教材與教法,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從適性教學的規畫中進行適性學習。每個學生的學習成果,除了受到學校政策與教師的教學的影響外,家庭、社會、經濟、國家政策與文化傳統都有相當的關連,這些因素影響個人在社會中能夠得到何種及多少資源和機會,以及個人的價值態度和行為的養成,進而循環影響到個人的教育成就與社會地位的取得。中外許多研究也充分顯示,個人的學習歷程或成就與其個人或家庭所處的社會地位,社會網絡、教育制度(政策)與教學過程均具有密切關係,因此從社會學的觀點來看,吾人所關心的諸多教育問題,並不能僅從個人的心理層面或理念的哲學層面,也必須從社會互動、網絡、組織、文化和制度面來探討。 本課程的教學目標,放置在瞭解與分析當前的學校教育,為何無法真正的協助每一位學生完成學習的目標,學校教育在某些情境下反而成為社會再製的代理機構?要讓每位學生都能夠達到適性學習的目標,有那些隱藏在家庭、社會、政策與文化的因素,必須加以瞭解並協助學生突破這些困境,完成適性學習的目標。本課程將訓練修課學生能夠從教育與社會互動的視野探究教育現象,並試圖從些分析當中發現教育與社會互動層面問題,並促成找尋解決困境的方法。課程的設計將從教育社學的本質與基本理論著手,再探討教育機會均等的核心概念,接著逐一探討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情境因素,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教育機會均等的實現。授課內容與閱讀資料除了觀念的闡述與釐清外,也進一步檢閱實證的研究成果,以協助學生瞭解如何進行教育社會學的研究。規畫的課程主題包括教育社會學經常探討的社會階層、各種不同資本、國家霸權等理論與實證的探討外,將包括教改、十二年國教與教育機會均等、補救教學、多元文化教育等議題,期待學生透過理論與實務的不斷對話,來理解教育與社會的關係,並養成更具全面解釋與解決教育問題的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Arum, Richard and Irenee R. Beattie, eds. 2000. The Structure of Schooling:
Readings in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 Boston: McGraw-Hill.
Phillipson, Sivanes, Kelly Ku, and Shane Phillipson, eds. 2013. Constructing
Educational Achievement: A Sociocultural Perspective. New York: Routledge.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教育社會學研究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