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2學期-2005 中西外交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40 | |
期末考 | 40 | |
課堂出席與參與 | 2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政治學系國際關係組基礎課程,其目的在培養學生對國際關係的歷史發展,建立全面的認識,並透過史學的觀點,理解國際關係此一學科的重要分析方式。相較於過往區隔成西洋外交與中國外交兩個區塊,近年來外交史課程的發展逐漸打破國別的藩籬,以更宏觀的角度來理解全球範圍之世界政治脈動,這也是本課程的企圖達到的目標,以期能讓修習者建立更寬廣之國際視野。本課程為一學年課程,上學期主要集中探討19世紀歐洲國際關係發展,並旁及與中國相關的東亞國際關係脈動,下學期則探討廿世紀國際關係發展的重要歷程。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2-2
上課時間:四/3,4[SS208]
修課班級:政治系國關組1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顏永銘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SS442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Kissinger, Henry, Diplomacy, (New York: A Touchstone Book, 1994). 中文版:季辛吉(Henry A. Kissinger)著 ; 林添貴,顧淑馨譯,《大外交》,臺北 : 智庫, 1998。
張麟徵,《近代國際關係史》,台北:揚智,2002年。
Rene Albrecht-Carrie,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Europe Since the Congress of Vienna,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s, 1973). 中文版:Rene Albrecht-Carrie,鄒文海、董修民譯,《西洋外交史》,台北:正中,民74年。
William Keylor, The 20th Century World and Beyond-An International History,(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6). 蔡百詮譯,《二十世紀國際史》,台北:幼獅,民78年。
Paul Kennedy, The Rise and Fall of the Great Powers, (Vintage, 1989). 張春柏, 陸乃聖翻譯,《霸權興衰史: 1500至2000年的經濟變遷與軍事衝突》,台北:五南,2014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西外交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