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2學期-2027 運動與政治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40
期末考或期末報告 40
課參與及出席 20 缺席一次扣抵學期分數一分。依據系務會議決議,第一節課未出席者,強制退選。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96 人選讀,尚餘名額-2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蔡育軒

教育目標

本課程藉由生活化的運動,針對「政治學」相關議題進行初探,並提升學生對於政治學相關議題的興趣與認識。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Joseph Maguire、Gramt Jarive、Louise Mansfield、Joe Bradley , 黃東治、邱金松/總校譯,2008,《運動世界的社會學》(Sport Worlds - A sociological perspective),台北:學富文化
Howard L. Nixon II,James H. Frey,王宗吉譯,2004,《運動社會學》,(A Sociology of Sport),台北:洪葉文化
Andrew Zimbalist & Stefan Szymanski ,2008,《瘋足球,迷棒球:職業運動經濟學》(National Pastime: How Americans Play Baseball and the Rest of the World Plays Soccer),台北:時報出版
陳金盈、徐耀輝、趙中麒、張孝銘、吳崇旗、劉照金等(譯)(2003)。《運動政治學—運動、政策與政治》。台北市:風雲論壇。(Barrie Houlihan,2001)
傑拉德等合著,2010,《一本就懂世界足球》,台北:好讀出版社。
曼瑟爾•奧爾森,陳郁 等譯,2010,《集體行動的邏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尤麗媛(2008)。運動全球化:去疆域化與再疆域化的辯證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山大學,台北市。
林琪雯(1995)。運動與政權維繫-解讀戰後台灣棒球發展史。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大學,台北市。
林冠年(2010)。百年孤寂-台灣棒球發展之政治經濟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東吳大學,台北市。
黃成志、蔡守浦(2002)。台灣日據前期棒球史中運動文化的塑造 一個體育社會學的觀察視角。大專體育,(61),122
梁淑玲(1993)。社會發展、權力與運動文化的形構—台灣棒球的社會、歷史、文化分析(1895-1990)。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市。
翁嘉銘(1992)。棒球的美麗與哀愁 民心變遷下的台灣棒球史。中國論壇,32(12),27-31。
鍾俊敏、陳志宇,2006,「運動」與「全球化」,大專體育,第82期,135-140。
鍾俊敏,2006,台灣棒球、民族認同和日本殖民主義(1895-1945),國立體育學院論叢,第17卷4期,1-10。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運動與政治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