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2學期-2150 社會研究方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15 | |
期末考 | 15 | |
期末報告 | 30 | |
學期中作業 | 25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課程的安排上,我們在上學期已經確立研究方向、提出問題、蒐集文獻資料、提出假設、設計研究方法與問卷等,各小組都發展一份可執行的研究計畫。這學期便是承接上學期的進度,繼續向前推行。因此,這學期的任務尤為重要,可以說是「社會研究方法」課程的精華所在。還記得上學期課綱上面的「說個故事,評個理」嗎?我們這學期就是要各小組開始評評理。評理,始重分析。這學期的教學目標是要讓大家學會如何分析手邊已蒐集完成的資料。以期中考為界,大致可將分成兩個部分,前半學期著重量化資料分析,後半學期則聚焦於質性資料分析。伴隨分析之後,就是如何架構與組織研究發現,這是本學期的第二個挑戰。相較於分析,第二個挑是很得花時間,磨練自己功夫的階段。請先記住一點,不是所有的分析結果都要呈現。同樣一份食材,你們可以煮成大雜燴,也可以是一道香味四溢、讓人垂涎三尺的精緻料理。
上述質量並行的課程設計,企圖糾正有些人對此兩種發法的誤解。我一直在課堂上強調,沒有什麼是最好的方法,只有更適合的方法。然而,嚴格說起來要讓各位在一個學期、半年的時間內學會不同類型的分析資料,實在不容易。要在一個學期就要讓各位學會這麼多東西,不論對各位或是對授課者而言,都是一種挑戰。但是,也請各位放心,我會盡量用淺顯易懂的方式,讓各位體驗、明白其中的樂趣。對我而言,社會研究方法這門課,學會如何做研究?只是最基本的目標。最終,也是最重要的目標是,讓各位懂得如何可以利用所學,各自說出自己的故事。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4-4
上課時間:一/6,7,三/6,7[SS323]
修課班級:社會系3B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推廣部隨班附讀請獲得老師同意。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楊儒晟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時間:請寫信跟老師預約
地點:ss304 或 伯朗咖啡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 Babbie, Earl. (14th edition),2016,《社會科學研究方法》。林秀雲譯。台北:雙葉書廊。
2. Hempel, Carl Gustav著,何秀煌譯,1987,《科學的哲學》。台北:三民書局。
3. Neuman, W. Lawrence. 2003. (Fifth Edition). Social Research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pproaches. Allyn and Bacon.
4. 王佳煌、潘中道,2003,《當代社會學研究法:質化與量化途徑》。學富文化。
5. 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主編,2015,《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臺北市:東華書局。
6. Kathy Charmaz著;顏寧、黃詠光、吳欣隆譯,2009,《建構紮根理論》臺北市:五南。
7. 胡幼慧主編,2008,《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市:巨流。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研究方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