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2學期-2647 西方媒材創作(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作品創作 50 含平日上課態度,期中主題創作作品(不可遲交)須於共評時提出討論
期末作品創作 50 含平日上課態度, 期末報告繳交, 期末創作作品評圖(不可遲交)須於共評時提出討論, 不可無故缺席超過1/3 扣考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21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惠蘭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透過課程安排,除了認識西方媒材的多樣化、完成課堂的主題創作、分享及討論,也透過展覽與藝術家介紹,引導創作的獨立思考和執行能力,並發現自己的創作關懷。解析媒材與其與不同語彙的運用;課堂上將藉由展覽與不同階段的重要藝術家及其作品,來分析其表現手法與內涵,鼓勵學生從這些藝術家所對照的藝術思潮來探討媒材轉化的創作與技法。 課程內涵:本課程的內容旨在培養具有多元跨域視野的當代藝術相關領域人才︒

課程概述

本課程欲以自然、人文與藝術的跨域角度,探討數位科技時代下的新媒體藝術。以台灣新媒體藝術發展為主,國際新媒體藝術現況為輔,課程著重探討新媒體藝術中多元創作的型態與相關藝術家作品分析。幫助學生拓展對於新媒體藝術史與藝術創作的視野。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專書
John Berger(2005)。《觀看的方式》(吳莉君譯)。臺北市:麥田。
2.Eddie Wolfram 著/傅嘉琿 譯《拼貼藝術之歷史》/遠流出版,1992
3. Herschel Chipp,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台北: 遠流出版社,1996。
4. 高千惠 著,《叛逆的捉影- 當代藝術家的新迷思》;遠流圖書公司出版;2006。 ISBN 957325784-x。
5. Willy Rotzler著/吳瑪俐譯, 《物體藝術》遠流出版;1999。
6.Heinrich Wölfflin 著/曾雅雲 譯;《藝術史的原則》;雄獅圖書公司出版。
7. 陳傳興(1992)。《憂鬱文件》。台北市:雄獅
8.Michel Foucaul傅柯 著/謝強 馬月 譯;《馬奈的繪畫 La peinture de Manet 》Suivi de MichelFoucault, un regard ; 湖南教育出版社;長沙;2009.6;ISBN978-7- 5355-6138-1
9. 貝蒂.艾德華著,張索娃譯,《像藝術家一樣反轉思考 》2005時報出版
10. 約翰 義庭 著/王秀雄 譯;《造形藝術的基礎》;大陸書店出版;1989
11. Anna Moszynska著/黃麗絹 譯;《抽象藝術》;遠流圖書公司出版; ISBN9573237806。
12.Susan Sontag(1997)。《論攝影》(黃翰荻譯)。臺北市:唐山出版社。
13. David Sylvester著,陳品秀譯《培根訪談錄 》,遠流,1995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西方媒材創作(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