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7年第4學期-9113 聲韻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9 人選讀,尚餘名額5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蘇建唐

教育目標

  「聲韻學」就是「漢語語音史」,其與「文字學」、「訓詁學」並屬小學門的骨幹,初始原是用以解讀早期經典中字詞的讀音;爾後,隨研究日深,進而成為一門值得系統性研究的課程。   本課程為學年課,上學期的學習重點有三個部分,首先,我們將從普遍語言學角度先建構基礎語音與音韻學的知識;其次,再轉入個別語言學的音韻系統探索,企圖讓同學能從宏觀到微觀地學習一套共時語音分析方法;爾後,第三階段則由歷時角度介紹語音變遷的幾種常見情況,以及背後的動因與機制。   第二學期課程將以上學期所建立的語音與音韻知識為基礎,進一步將眼光轉入傳統聲韻學的範圍,重點同樣有三個部分。首先,有必要先釐清傳統術語與普遍語音與音韻知識間的對應,包含標音法的比較、聲韻調系統的內涵,以及韻書和韻圖的基本知識等。再者,將介紹前人如何利用韻書和韻圖等工具逐步建構起中古音韻系統;最後,我們將透過歷時眼光,借助漢語方言、漢字借音與外語譯音之間的比較,介紹中古到現代漢語音系若干重要的語音變遷。   在兩小時的課程中,前一小時先由教師與同學彼此討論相關概念,後一小時彈性運用於實例或問題討論,一來希望同學能思考並舉出可能面臨的問題,並嘗試提出或討論可能的解決方式;二者利用前人研究成果,使同學能瞭解如何運用於日常語言的分析上。另者,本課程亦重實作練習,除期中期末考外,也會搭配若干課堂練習。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指定閱讀
教師自編講義
何大安 . 1998.《聲韻學中的觀念和方法》。台北:大安出版社
竺家寧. 2013.《聲韻學》。台北:五南圖書有限公司

二、參考書籍
董同龢. 1993.《漢語音韻學》。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林燾、耿振生. 1997.《聲韻學》。台北:三民書局
龍宇純. 2000.《韻鏡校注》。台北:藝文印書館
余迺永校注. 2000.《新校互註宋本廣韻》。上海:上海辭書
丁聲樹與李榮. 1966.《國音中古音對照表》。台北:廣文書局
王志成. 1993.《廣韻作業》。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丁聲樹與李 榮. 1984.《漢語音韻講義》。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王 力. 2004[1958].《漢語史稿》。北京:中華書局
李 榮. 1956.《切韻音系》。北京:科學出版社
林慶勳與竺家寧. 1989.《古音學入門》。台北:學生書局
唐作藩. 2003.《音韻學教程》。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耿振生. 2001.《音韻通講》。北京:商務印書館
高本漢. 1940.《中國音韻學研究》趙元任等譯。 北京:商務印書館
陳彭年. 1008/2004.《新校宋本廣韻》。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
趙蔭棠. 1974.《等韻源流》。台北:文史哲出版社
盧國屏. 2010.《聲韻學16堂課》。台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
Gussenhoven, Carlos and Jacobs, Haike. 2017. Understanding Phonology (4th ed.). Abingdon, Oxon ; New York: Routledge.
O’Grady, William, Archibald, John and Aronoff Mark(ed.) 2017. Contemporary linguistics: an introduction. Boston: Bedford/St. Martins, Macmillan Learning.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聲韻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