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0223 數位媒材與歷史表述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參與 | 40 | 包括出席,課程參與討論進行總合評分 |
實作展示 | 40 | 請依課程規劃主題選擇,呈現形式,依完成度進行評分 |
課間作業 | 20 | 請依課程規劃主題選擇,呈現形式,依完成度進行評分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20 人選讀,尚餘名額5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我們身處在數位時代之中,歷史的資料尋找、探勘使用和描述都出現了很大的變化。台灣歷史學界在中央研究院、圖書和博物館、業界和對岸資料庫的建置浪潮中,逐步開起了史料數位化的過程;自2002年起更推動所謂「數位人文」計畫,進一步加速了力道;現今歷史學界地理資訊系統(GIS)、社會網絡分析(SNA, Social Network Analysis)、文本分析和文本標記都有一些不錯的成果展示。然而,數位化不僅僅是幫助歷史家進行更大跨度,跨系統間的關聯性檢索而已;數位化壓縮、虛擬空間的再造能力可能更值得我們注意。歷史的「再現」,於今不再限制於文字的描述,圖像的片斷想像。近年CCC創作集、台灣吧所引起的注目,只是起點。
數位時代的史料性質同樣正在進行改變,除了過往文獻的數位化外,當代的資料很多是以數位化的型態的存在。網頁內容不見得像文獻紙本能保存的更久。黃銘崇對台灣318學運的數位資料的資料建置工作推對即是奠基於此。從當代史料的產生,鑑別到使用,以及對未來的歷史學將進行更多元的反思?更重要的是,在資料之外,未來歷史的表述勢必有新的發展與展演的形式。目前學界尚乏相關系統性的課程訓練與設計。近年AR和VR的運用已經開始普遍,技術資本門檻限制也隨著產業發展已經降低,這一趨勢將有利於過去受限於資本和技術的限制,能夠尋求更多元的呈現歷史方式。有鑒於此,本課程將進行歷史學對數位媒材概念進行引導、探討,議題創作與進行基礎性製作的訓練。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五/2,3,4[H317]
修課班級:歷史系2-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范純武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研究室或系上開放研討空間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於課堂上公告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數位媒材與歷史表述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