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1821 憲政民主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上課 5
期中考 33
期末考 33
讀書報告 33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31 人選讀,尚餘名額3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任冀平

教育目標

本課程旨在探討憲政主義(Constitutionalism)與民主政治(Democracy)之間的競合關係。蓋民主政治主張多數統治,憲政主義(Constitutionalism)則強調保障少數,兩者在本質上是相互衝突的。因此,如何在民主政治多數統治的基礎上來保障少數,即成為憲政民主(Constitutional Democracy)的主要爭議。本課程旨在說明這些爭議的所在,並介紹憲政民主的不同形態,以期學生具備相關的政治知識,分析判斷與公共服務的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任冀平(2011),<法院與政治:美國司法政治初探>,(全球政治評論)第33期,頁73~95。 。
(2) 黃秀端(2003),<少數政府在國會的困境>,(台灣政治學刊)第7卷第2期,頁3~49。
(3) 盛杏湲 (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府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第7卷第2期,頁51~105。
(4) 蘇子喬(2010),<憲政體制與選舉制度的配套思考>,(政治科學論叢)第44期,頁35~74。
(5) 蕭怡靖(2005),<我國立法院資深制度之探討—委員會遊走及召集委員深制度之變遷>,(政治科學論叢)第25期,頁105~134。
(6) 廖達琪(2005),<「橡皮圖章」如何轉變為「河東獅吼」?──立法院在台灣民主化過程中角色轉變之探究(1950-2000)>,(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17卷第2期,頁343~391。
(7) 沈有忠(2009),<德國議會民主的發展:從威瑪憲法到基本法>,(思與言)第47卷第3期,頁27~65。
(8) 吳重禮(2006),<美國分立政府的運作經驗及其啟示>,(問題與研究)第45卷第3期,頁133~166。
(9) 沈有忠(2005),<制度制約下的行政與立法關係:以我國九七憲改後的憲政運作為例>,(政治科學論叢)第23期,頁27~60。
(10) 鄭明德(2005),<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組織問題之研究>,(政治科學論叢)第25期,頁135~166。
(12) 楊戊龍(2006),<美國聯邦政府保護揭弊公務員之制度與發展>,(政治科學論叢)第29期,頁83~122。
(13) 沈有忠(2006),<德國威瑪共和的憲法:一個半總統制的個案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24期,頁163~212。
(14) 蕭怡靖(2007),<我國立法委員選擇常設委員會之研究:以第五屆立法委員為例>,(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3期,頁131~182。
(15) 陳宏銘(2007),<臺灣半總統制下「少數政府」的存續:2000-2004>,(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4期,頁1~64。
(16) 劉鐵軍(2007),<法國憲法修正案與權力制衡之研究>,(東吳政治學報)第25卷第4期,頁65~91。
(17) 黃德福、蘇子喬(2007),<大法官釋憲對我國憲政體制的形塑>,(臺灣民主季刊)第4卷第1期,頁1~49。
(18) 盛治仁(2006),<單一選區兩票制對未來臺灣政黨政治發展之可能影響探討>,(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2期,頁63~86。
(19) 林繼文(2003),<憲法作為一種制度>,(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5期,頁35~74。
(20) 陳宏銘、蔡榮祥(2008),<選舉時程對政府組成型態的牽引力:半總統制經驗之>,(東吳政治學報)第26卷第2期,頁117~180。
(21)林繼文(2009),<共治可能成為半總統制的憲政慣例嗎? 法國與台灣的比較>,(東吳政治學報)第27卷第1期,頁1~51
(22)韓保中(2007),<憲政與行政:論威爾遜<行政的研究>的緣起與意義>,(政治科學論叢)第34期,頁105~150。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憲政民主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