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1945 視覺文化研究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考 40 申論題考試
期末口頭與書面報告 (將執行組內成員互評表) 40 各組須於學期末繳交一份報告,字數至少5,000字,並且製作PPT,於期末上臺報告。報告主題需與視覺文化相關。第八週04/06先繳交報告計畫書,十七、十八週上臺報告,每組報告時間15分鐘,各組並需相互評論,不可缺席。紙本書面報告最晚於06/15(一)繳交,修訂版電子檔截止日期為06/17(三)下午五點。請上傳至東海新版教學平台,收件平台將準時關閉。 *各組成員需填寫組內互評表,06/15(一)23:00前上傳檔案至東海新版教學平台,教師將參考互評表來評定每個人的期末報告分數。沒繳者視為棄權。
個人視覺文化作業 20 本學期兩次電影欣賞,請各自撰寫一份作業:1.〈虛擬偶像〉影評; 2.〈達文西密碼〉電影之符號學作業:請挑選任三個品牌商標或是任三項文化符號,考察其典故及其在現代的應用。每篇佔學期總分十分,共計二十分。請於05/11&06/08前於課堂上繳交作業紙本,每篇至少一千字,無須電子檔。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34 人選讀,尚餘名額2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洪儀真

教育目標

(此課程大綱為暫訂版本,以開學時第一堂課提供的版本為準) 「視覺」在當代文化中可謂最重要的感官範疇,媒體與資訊科技的高度發達,讓視覺文化達到歷史的顛峰,強烈衝撞人類視覺經驗的極限,深刻影響了現代生活。視覺文化研究自二十世紀八O年代起逐漸成為跨領域的熱門研究學科,無論是文化研究、藝術學、精神分析及各人文社會科學皆熱衷探索視覺的相關議題。本課程定位在引發文化觀察的興趣,以及啟迪人文科學觀看的方式與視野。除了帶領學生耕讀著名的視覺研究經典文獻之外,也設計與當代視覺文化相關的社會議題,於課堂一併討論,讓學生運用、檢討理論,以反思當代日常生活的視覺內容,並掌握視覺文化的全球化發展現況與趨勢,具體培養視覺文化的分析評述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John Berger, 1972, Ways of Seeing. London: Penguin Books. (中譯本:約翰‧伯格著,吳莉君譯,1995/2010,《觀看的方式》。臺北:麥田。
2.華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許綺玲譯,1998,《迎向靈光消逝的年代》。臺北:臺灣攝影工作室。
3.Roland, Barthes, 1957, 著,許薔薔、許綺玲譯,1997,《神話學》。臺北:桂冠。
4.羅蘭‧巴爾特著,江灝譯,2014,《符號帝國》。臺北:麥田出版社。
5.蘇珊‧宋妲著,黃翰荻譯,1997,《論攝影》。臺北:唐山出版社。
6.Susan ,Sontag(蘇珊‧桑塔格)著,2004,陳耀成譯。《旁觀他人之痛苦》。臺北市:麥田。
7.Nicholas, Mirzoeff,著,陳芸芸譯,2012,《視覺文化面觀》。臺北:韋伯文化。
8.陳永國主編,2009,《視覺文化研究讀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9.Marita, Sturken and Lisa, Cartwright, 2001, Practices of Looking: An Introduction to Visual Culture. Oxford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中譯本:陳品秀譯,2009,《觀看的實踐:給所有影像世代的視覺文化導論》。臺北︰臉譜)。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視覺文化研究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