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1950 相思林職涯講座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聽講心得 10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20人,已有108 人選讀,尚餘名額1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許甘霖

教育目標

外界對社會系畢業生有刻版印象,如無所不能:因沒有專長,只能考公務員或拉保險;或只會批判社會、上街頭。 這些刻版印象都有道理,但只是社會系畢業生眾多樣貌中的少數幾種,而且這也是眾多學科都有的少數樣貌。造成誤解的原因,主要來自社會學(系)的三個特性: 1. 社會學領域的多樣性:社會學有不同的次領域,多數社會學者只專長少數次領域,故社會系學生的職涯規劃通常受到該系師資專長和課程特色的影響,而往如人力資源管理、健康照護服務、文創事業、社會企業、非營利事業、社會倡議或公教人員等特定方向尋找出路。 2. 核心訓練的基礎性:社會學的核心訓練著重觀察、分析、論述、溝通和批判思考的能力,這類基礎能力沒有明確對應的職場選項,但卻是提升其他專業能力的重要條件,且因升學主義和技職取向而缺乏訓練,因而有無所不能卻無所專精的矛盾印象。 3. 社會學知識的泛用性:社會學知識主要涉及人的社會性,這種知識是許多無特殊門檻且與人有關之行業和職業要求的基本素養。所以社會學是社會行政類公務員考試的必考科目;許多科技公司也開始招募社會學、人類學等人文社會科領域畢業生。 理解社會系畢業後可以做什麼,最好的方式就是看社會系學生畢業後做些什麼。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人文學科的逆襲:「無路用」學門畢業生的職場出頭術
You Can Do Anything: The Surprising Power of a “Useless” Liberal Arts Education
作者: George Anders
譯者: 李宛蓉
出版社:時報出版
出版日期:2019/03/12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相思林職涯講座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