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1957 金融社會學實務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率 30
個人報告 10
期中考 30
期末考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83 人選讀,尚餘名額-2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劉鎮評

教育目標

一、課程目標 台灣在1990年代私營新銀行未開放之前,金融產業的重要組織主要以信合社、農會之基層金融及公營行庫為主。於1991年新銀行陸續成立16家,直至2001年間金融六法通過後,開放金融控股公司設立,此趨勢主要之緣由是來自1997年發生亞洲金融風暴,使一些台灣企業,因財務管理失控造成倒帳嚴重,連帶失業率創新高,致使台灣金融業直接、間接授信受創甚鉅,許多基層金融、地區性銀行及新銀行受到波及,吃下不少呆帳。政府及立法部門因應時勢所需,不得不於2001年間通過金融六法,產生金融合併相對法源;尤其對不良資產,可透過AMC(資產管理公司)處理,使經營不善的銀行暫獲得歸宿。然而,台灣加入WTO後,中小企業面臨全球化、國際化等潮流,經營倍感壓力。台灣的銀行業有那些業務,在實務上,不論在存款、放款、外匯、財富管理與信用卡和大數據數位金融創新等業務,如何以金融專業與金融資本協助企業提升其競爭力或社會之普羅大眾創造財富呢?當中小企業主或普羅大眾有了財富積累後,銀行如何以金融專業協助做好財富傳承規劃?我從事銀行業43年,經歷過1997亞洲金融風暴與2008年雷曼兄弟投資銀行違約事件,造成全球金融風暴。我以多年的經驗積累,對本課程以貨幣與銀行相關理論與實務面教授金融社會相關議題,相信同學會有所收獲。 二、課程核心關懷 西方的銀行有商業銀行、投資銀行與私人銀行,而台灣只有開放商業銀行設立,有關企業的籌資與私人的財富規劃與傳承的金融工具相對受到影響。從中小企業的發展過程中看到臺灣社會變遷形貌。臺灣中小企業有許多成功因素,其中引用外來資金擴大再生產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就像Marx(1967)所稱,金融資本使用於本業擴大再生產。但不論是中小企業或是個別行動者,在資金的供給者與需求者間金融機構與金融市場的直接金融與間接金融均扮演中介者角色。如許多中小企業藉此金融資本去做更新設備,增加營運週轉金、擴大營業,進而創造財富。 Marx(1967)稱銀行是貨幣中介的角色,它將存款貨幣轉化為金融資本。我們了解當代社會之企業組織體的資金往來須透過銀行體系,銀行與中小企業貨幣往來不論是存款、放款、理財或是國際貿易之間外匯兌換關係,是故,本學期上課內容,以貨幣與銀行相關理論與實務為基礎,在加上當代社會每天所發生的金融事件為素材,相信,修完本課程可對貨幣與銀行和金融實務有相當的了解。達到金融社會化的目標。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學期用書
選用書本:貨幣銀行學-最新金融科技與理論,作者:葉秋南等三人,五南書局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金融社會學實務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