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2065 社會救助與社會工作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課堂參與、小組討論及口語表達 20
讀書筆記 50
學期專題報告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22 人選讀,尚餘名額4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莊家怡

教育目標

貧窮是古今中外皆存在的問題。現代社會中,針對貧窮及其相關問題,而發展出的社會救助制度,是社會安全網的最後一道防線。社會救助主要以提供服務給予弱勢群體,而絕大多數的弱勢群體幾乎難與貧窮脫離關係。因此,對於將來有志成為社會工作者,瞭解貧窮相關的議題及其社會救助政策,便顯得非常重要,也才能適切地提供服務。 本課程將透過講述與討論,使同學瞭解貧窮的現象、成因與結構性問題,以及社會救助制度的發展脈絡。 主要課程內容,分為四部份: 一、貧窮問題與意識形態 ;二、脫貧理論與社會救助制度的發展; 三、當前社會救助實務領域; 四、社會救助中的新興議題

課程概述

社會救助和社會工作實務緊是密的,社會工作者接觸到的家庭陷入貧窮危機的比比皆是,社會工作者所擬定處遇計畫很難離開經濟扶助。因此,瞭解社會救助成為必修的基本科目,因為社會工作者,必須有基本辨識資源的能力,瞭解誰該得到救助?得到什麼?為何必須具備這個條件?標準為何是這樣制定的?哪些救助政策或方案,是如何用來服務案主。 因此,本課程除幫助學生瞭解貧窮成因與需求、社會救助政策、社會工者的助人理念、脫貧理論外,還包含社會救助政策在實務中運用、分析、討論等,讓學生從課程中所學習到的知識和技能,在未來成為社會工作者時,可以順利將學到的知識與技能,轉換到實務,亦可在執行各項救助時,發現不合時宜或窒礙難行的政策時,可提出倡議、參與政策之制、修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一、指定閱讀書籍:
王篤強,2007,《貧窮、文化與社會工作:脫貧行動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市:洪葉文化。
曾薔霓,2017,《社會救助》台北市:洪葉文化。
二、參考書籍:
遠藤久夫・西村幸満監修・国立社会保障・人口問題研究所編,2018,『地域で担う生活支援――自治体の役割と連携』東京
大学出版会。
黃琢嵩、鄭麗珍,2016,《發展性社會工作:理念與實務的激蕩》台北市:雙葉書廊。
全泓奎, 2015,『包摂型社会: 社会的排除アプローチとその実践』京都: 法律文化社。
岩田正美・西沢晃彦, 2005,『貧困と社会的排除―福祉社会を蝕むもの』京都: ミネルヴァ書房。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救助與社會工作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