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2522 訊息視覺化的都市地圖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互動與出席 | 10 | 課堂不點名,已討論積極度和報告表現為主 |
地圖成果 | 50 | 整個學期須有四次地圖成果提交 |
論文成果 | 40 | 將以Wikipedia的書寫方式總結地圖內容成果寫成一篇論文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6人,已有12 人選讀,尚餘名額4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Urban Thematic Cartography with Info Visualization
訊息視覺化的都市地圖學
Responsible instructor: Lin Wei Ping
課程資訊
2020年的訊息視覺化的都市地圖學課程,將基於當代都市涵構與多元資訊的背景下,討論如何將資訊呈現於二維視圖上,即地圖,來幫助都市空間和建築設計的思考。本課程並非對於軟體與製作技術的探討,而是於Jane Jacobs於The Death And Life Of Great American Cities所探討都市中的Vibrant Life,以及Hannah Arendt於The Human Condition裡所描述的”政治的”作為都市生活目標(我們也可以稱作為the good life (Plato)),對當代都市的集體生活做一整具有整體性的分析,這種分析也將幫助設計方案的論述以及更加使人在多重資訊的時代下更加理解我們所居住的城市,進而組織出一個有二維向度的圖像式邏輯,有別於線性的(linear)、句法式的(syntactic)論述,這種圖像式將更能幫助對三維、真實的空間的理解和分析。
除了方法論的思考與分析,為了更好的能加強應用層面,本課程將結合實作的課題專案,透過地圖的製作來解讀今日的都市空間。本次課程的主題為: Analytical Mapping – Value of house at Suburban in Taichung,配合課程進度的不同階段,同學須繳交報告及相應的地圖製作成果,將會以個人或者小組方式進行。
課程課題介紹
Analytical Mapping – Value of house at Suburban in Taichung
這一個對於當代都市議題的探索與詮釋,其中將會對三個名詞圍繞討論。首先,Value涵蓋了很多褒義的可能,對於都市空間或設計,也是設計師會時常探討的機會與設計依據,在面對日漸複雜的城市因素,變快的速度(mobility)、更多元的人口組成、爆炸性的資訊交流等,如何找尋一塊土地、或者特定的地點的”真正價值”(real value),而真正價值卻又須要有相對應的立場,因此,論述此課題的重要性將是如何把觀察到的現象與資訊有邏輯的整理與再呈現,相較於數十年前、數百年前人類對於地圖學這門學問,是在對這有形的(tangible)世界的描繪,而此課題的整理與再呈現將會是對當代都市生活對應人類所追求的the good life的無形(intangible)世界的描繪。第二是house,這是一個關於我們所居住場所的統稱,一個宜居的方式與空間一直都是建築設計上的熱門話題,現代主義之後、後現代主義、地域主義乃至今天我們的都市,都不曾間斷於良好居住環境的討論,相信也不曾有個正確答案過,與value相似,不同的時空地點,對於居住如何在我們的都市中加以詮釋,既可以用地圖理解,也能用地圖來加深其定義,其中的邏輯和立場更是我們會須要建構的。最後是Suburban,一個在全球化的時代下會開始重新被思考的問題,現在主義時期,美國的富人嚮往郊區,反而亞洲地區則是往市區集中;如今對於郊區這個詞似乎開始有了變化,隨著都市的擴張,基礎設施的進步,人們在大都會中的一小時生活圈開始擴大;過去的絕對核心,今天變為多核心,過去的郊區的不便捷,也得到了大幅的改善,相應地來說,這樣的轉變是一種自下而上的變遷,儘管如此,還是有許多的設計導則與法規都沿用了舊有的理解和所被規範出來的”邊界”畫定不同的區域。對比於傳統上行政地圖的明確邊界跟分區,此課題將是圖採用新的詮釋在地圖上重新找出那個邊界的定義(boarder definition),並且透過都市資訊於地圖上的可視覺化(Info graphic mapping),以主題式的地圖方式呈現出台灣目前在都會郊區的各種故事。
課程目標
“整體性”、”客觀性”、”邏輯”,是本課程的三大重點,藉由書籍閱讀,與課堂上的討論,建構起一個閱讀都市,以及論述思想的呈現(presentation),是希望透過本課程達到的訓練。建築或設計相關科系的同學,透過此課程,請學習能夠對自我立場和大學的最終論述得到整理,地圖的方法學與理解都市的方式皆是基於涵構主義(contextualism)的討論,這樣的討論搭配讀物的知識,在今日將會是一個有力的依據。除了思想上的討論與整理,也將於表現上(representation)進行對於易讀性和美學(視覺化)進行討論。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五/3,4[AG103]
修課班級:建築系3-5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林維平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建築系館,請事先預約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week 1-3:
-Janet Abrams and Peter Hall (eds.), Else/Where: Mapping. New Cartographies of Networks and Territories(2006)
-Daniel Dorling & David Fairbairn, Mapping: Ways of Representing the World (1997).
-James Corner and Alex S. MacLean, Taking Measures Across the American Landscape (1996).
-J.B. Harley, The New Nature of Maps; Essays in the History of Cartography (2001).
-Denis Cosgrove (ed.), Mappings (1999)
week 4-6:
-Sigmund Freud, Civi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1930)
-Joseph E. Stiglitz, Globalization and its Discontents (2002)
-Lize Mogel and Alexis Bhagat, An Atlas of Radical Cartography (2008).
-Guy Debord, ‘Introduction to a Critique of Urban Geography’, in: Ken Knabb (ed.), 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
Anthology; Revised and Expanded Edition (2006).
-David Pinder, ‘Subverting Cartography: The Situationists and Maps’, i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vol. 28,nr. 3, 1996, p. 414.
week 7-10:
-Inge Boer, Uncertain Territories; Boundaries in Cultural Analysis (2006).
-Susan Buck-Morrs, The Dialectics of Seeing; Walter Benjamin and the Arcades Project (1989).
-Barney Warf and Santa Arias (ed.), The Spatial Turn; Interdisciplinary Perspectives (2008).
-Regina Bittner, Wilfried Hackenbroich, Kai Vöckler (eds.), Transnational Spaces/Transnationale Räume
(2007),
-Michel Foucault, ‘Of other spaces: utopias and heterotopias’, in: Neil Leach (ed.), Rethinking Architecture; areader in cultural theory (1997).
week 11-13:
-Bernard Tschumi, The Manhattan Transcripts (1994).
-Rem Koolhaas, Delirious New York (1978).
-Petra Kempf, You Are the City; Observation, Organiz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Urban Settings (2009).
-Robert Venturi, Denise Scott-Brown and Steven Izenour, Learning from Las Vegas (1972).
-Reyner Banham, Los Angeles: The Architecture of Four Ecologies (1971).
week 14-16:
-Henri Lefebvre,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1974).
-Walter Benjamin, ‘The Author as Producer’, in: Michael W. Jennings, Brigid Doherty, and Thomas Y. Levin(eds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訊息視覺化的都市地圖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