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3257 文明與經典:卡夫卡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程參與 | 20 | 出席與上課之討論情況,將視為評分之指標。 |
小組報告 | 20 | 針對課程指定讀本,以討論小組為單位,進行文本導讀,原則上,報告時間為20分鐘左右。每組原則上由四位至五位課程參與者組成,於第一次上課時,進行分組。 |
個人書面報告 | 60 | 修課之學生至少繳交四次的critical memo,每份critical memo以2500字為限,分數占比為學期總成績的15%,此項評分以個人為單位。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95人,已有34 人選讀,尚餘名額6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公元1000年起,歐洲一直維持著特定的社會形構與生活邏輯。從生育習慣或情愛關係,到公私之分,從物質生活或空間移動,到社會權力的集中趨勢,大多反映出這種社會形構與生活邏輯。只是,遲至19世紀中末,這看似人類生活的基本處境最終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歐洲土地上,人口總數大幅翻升,時至1900年前後,約有四億的人口,生活、群聚、移動於各個角落。這不僅打破了過往千年的紀錄,也鬆動原有人們賴以為生的社會結構與生活規範。當我們走進一步,較為細緻地窺看其中伴生的其他變革,更會驚覺地發現,人口總數的突增不過是個表面現象,隱藏於其下的或才是關鍵所在。以生育習慣為例,19世紀前,一個婦女總會生下七個左右的子女,先不管高嬰兒死亡率所造成的悲劇,高額生育帶給婦女沈重負擔。成年後,女性獲得婚配機會,且也順利完成婚姻大事,在此之後她們便面對著持續生育所帶來的諸多風險。個人生命即使幸運地未曾因難產而終結,身體機能最終也將因之受損。然時至1900年,情況有了不同的面貌。許多女性不再依著父母,締結婚姻,浪漫愛情成了可追尋的人生選項。即使結婚,她們也不再高額生育;即使生育,與子女共同經營親密關係也成了許多女性自主且專職的領域。從生育解放出來的婦女,即便尚未獲得政治與社會參與權利,也會依著勞動或家庭等脈絡,施展出她們能夠發揮的生命能量與社會動能。相較於此,人口總數的激增也掩蓋了另種轉變,亦即人口的大幅度移動與大規模集結。1830年代起,順隨著火車與蒸汽船的發展,也順隨著國民教育的推廣,對歐洲大多數人們,他們的生活將不再限縮在特定地域,能接觸到的人群與能夠參與的活動也超越以往。旅遊、移動,甚至到各地參訪與群聚,已不再是少數人的特權。或許正是在這種變革中,”現代”或”現代性”一詞有了不同以往的內含。
漫長的19世紀,常被視為現代性浮現的歷史時段。對於現代性是如何浮現於歐洲大陸,迄今有著看似意見一致的定論:首先,現代性指陳出一種線性進步的歷史軌跡,其最終目的既是帶來諸多變革,也使得人們能生活在光明、文明、進步且富有人權的世界。其次,從社會結構轉變著眼,現代性之所以浮現在歐洲,與民主運動、資本主義、現代民族國家或現代戰爭脫不了干係。最後,由現代性的擴散軌跡來說,現代性由於以下趨勢,得以擴散出歐洲,進入世界各個角落:國際貿易與生產鏈的擴張、帝國主義的擴張、民主/民族運動...等因素。姑且不論上述定見是否有十足證據,予以支持,至少從今日的端點往回審視所謂的現代性及其形成過程,我們確實有著不一樣的關懷與重探角度。甚至能說,看似定見的現代性觀察有時如同人口激增等現象一樣,著實掩蔽、隱藏了其他細節。更簡略的說,一些生存在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的知識人在當時便可能由另一個角度,通過其他的歷史/社會生活的細節,剔透出超乎定見的現代性觀察。
對比起上述,Kafka(1882-1924)及其相應的文化運動(現代主義運動),乃展現出另一種特殊的現代性體驗與現代性觀察(從日常生活,從瑣碎的事務,探索現代性對人性所造成的諸種變形的效果)。本課程嘗試藉由導讀Kafka的若干經典作品,重新估量現代性所帶來的諸多變革。作品導讀總是脫離不了三個問題:首先,短暫但謎樣的創作生涯中,Kafka的作品究竟展現何種對現代性的觀察。其次,Kafka如何藉由小說這種極富現代色彩的文類,進行創作。最後,Kafka如同當時許多前鋒派的文學家與藝術工作者一樣,皆覺察到文字只是一種媒介,文字創作也僅是一種勞動過程。身處於20世紀初的世界,文字勞動既遭遇到職業化的威脅(亦即,寫作是為了賺錢,維持生計),也面臨其他媒介所挑戰(攝影或電影等媒介是關鍵),所以說如何重新摸索出文字書寫與文字閱讀的可能樣態,成了當時文學創作者的迫切任務。也因此,Kafka如何在狀似光怪陸離的小說敘事中,展現出文字書寫與文字閱讀的極限,便成為引導本課程的第三個問題。
就實際課程安排而言,課程所揀選的讀本乃包含Kafka作品中常為人提及的經典著作,同時也將針對兩本篇幅較長的小說,進行較細緻的導讀。此外,各週除了導讀特定作品,也將簡介有關的背景知識,簡介範圍可分成三個區塊:一是,Kafka生平以及其所生存的歐洲世界;其次,小說文類的歷史轉變,以及小說創作/閱讀的基本技巧;最後,Kafka與現代主義思潮的關係,以及何謂現代主義。總的來說,透過對特定作品的導讀,輔以相關議題或現象的簡介,我們不僅能掌握Kafka在特定作品中所呈現的小說世界,也能更清楚地理解到,Kafka的作品作為現代主義思潮的一部分,究竟是如何觀察、分析當時社會生活。某個程度上,有了不同的切入角度與相應的背景知識,當我們重新閱讀Kafka的特定作品時,或許能夠窺見另一種關於現代性的爭議與想像。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6,7,8[HT108]
修課班級:共必修1-4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修過「佛洛伊德與卡夫卡」者不得選修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林峰燦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星期二 13:00-14:00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讀本:
Kafka, Franz.(1996). 卡夫卡全集,十卷。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明與經典:卡夫卡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