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3394 多元與議題導向:社區營造與農村產業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程參與 40
期中報告 30
期末報告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27 人選讀,尚餘名額2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郭應哲

教育目標

本課程為營造東海大學與社區的共生機制,切身關懷、瞭解與解決社區長期亟待解決議題之實踐操作課程,並且結合科技部計畫「農業產銷暨農村旅遊綜合推廣案」,帶領學生體驗食農教育,深化社區經營,朝向文化永續發展,帶給東海師生及周邊居民良善學習空間與生活環境。 本課程將東海師生能量釋放於社區,透過教師引導,學生親身調研、紀錄、自媒體的宣傳,培育東海大學學生的社區共生共榮意識。在操作方式上,將以講習培力訓練,以組成學生團隊協力操作方式,深入了解社區,彙整資訊,整頓社區議題。並且運用食農教育方式,體驗從農場到餐桌的教學,接觸當地的人、文、地、產、景等各個方面,營造新社群關係。 本課程將在彰化縣、雲林縣等有農業健全基礎上,以農村旅遊作為介面,推廣其農產品、美食文化及宗教信仰,建立農村體驗輕旅行的新經營模式課程。將當地的人、文、地、產、景等各方面串聯成農村輕旅行,強化農特產行銷,促動農村產業的新方向。 再者,成立社區報、紀錄影像之時做,來發掘凝聚社區意識。並企圖訓練學生,將公共政策研究與社區居民特性分析集結為政策論述,經由舉辦公私部門聯合研習、社區公共論壇(公聽會)或座談會,掌握公私部門的施政方向及社區及學校之力量,著手推動立法或公權力施政,落實監督、課責,以期政策改變,創造社區優化,改善、共創東海大學與社區雙贏。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王本壯等作,《落地生根:台灣社區營造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唐山出版社,2014年1月。
2.李天賞(編),《台灣的社區與組織》,台北:揚智,2005年。
3.林瑞穗、林萬億,《社區發展與村里組織功能問題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考會,1996。
4.山崎亮 著,莊雅琇 譯,《社區設計》,台北市:臉譜出版,2015。
5.陶蕃贏,《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實務》,台北:五南書局,1994。
6. 豐年社,《思維決定出路:小鎮CEO的添農八部轉型學》,財團法人豐年社附設出版部,2018/11/0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多元與議題導向:社區營造與農村產業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