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5023 明清戲曲與理論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末報告 | 50 | |
平時表現與口頭報告 | 5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人,已有6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中國戲曲至明清兩代掀起了另一個創作的高峰,除了出現與元代雜劇並駕齊驅、各領風騷的諸多優秀傳奇作品,並留下了極為豐富的戲劇理論與戲曲活動記載。古典戲曲理論承繼先秦以降藝術和文學理論的傳統,隨著戲劇創作的蓬勃發展,逐漸累積了漸趨精微深刻的戲曲理論,而在明清兩代展現出集大成的成熟表現。這門課將聚以明清兩代重要的戲曲理論以及劇作進行討論,並涉及相關戲曲活動的文字紀錄,除了讓中文系研究生對於中國戲古典劇理論有一基礎之認識之外,同時將搭配相關劇本的閱讀與討論,檢視劇論與劇作之間的呼應關係,藉以理解古典戲曲的藝術特色以及古典劇論開展的依據,進而確立如何鑑賞古典戲劇的審美標準;也能對於戲曲演出與社會文化之間的關係有所認識。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四/3,4[H534]
修課班級:中文碩博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高禎臨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三)12:00-14:00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主要教材:
《中國古典戲曲論著集成》十冊,中國戲劇出版社,1959年
葉長海,《中國戲劇學史稿》,上海文藝出版社,1986年
譚帆、陸煒《中國古典戲劇理論史》,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年
清.金聖歎:《第六才子書西廂記》,北京:光明日報出版社,1997年。
清.毛聲山:《繪像第七才子書》,清雍正乙卯十三年金閶書業堂重袖珍刊本。
清.陳同、談則、錢宜:《吳吳山三婦合評牡丹亭還魂記》,收於《不登大雅庫珍本戲曲叢刊》,北京:學苑出版社,2003年據北京大學圖書館藏馬氏不登大雅文庫清夢園刻本影印。
清.洪昇:《長生殿》,收入《古本戲曲叢刊五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年據北京圖書館藏清康熙稗畦草堂刊本影印。
清.孔尚任:《桃花扇》,上海:上海書店,1986年《古本戲曲叢刊五集》影印清康熙刊本。
相關參考書目:
蔡 毅編,《中國古典戲曲序跋彙編》,齊魯書社,1989年
陳多、葉長海《中國歷代劇論選注》,湖南文藝出版社,1987年
程炳達、王衛民編著《中國歷代曲論釋評》,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
陳多 《李笠翁曲話注釋》,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
李復波、熊澄宇《南詞敘錄注釋》,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9年
孫崇濤、徐宏圖《青樓集箋注》,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90年
王鋼 《校訂錄鬼簿三種》,河南中州古籍出版社,1991 年
吳書蔭《曲品校註》,北京中華書局,1994年
秦學人、侯作卿編《中國古典編劇理論資料匯輯》,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年。
隗芾、吳毓華編《古典戲曲美學資料集》,北京文化藝術出版社,1992年。
李克和《中國曲學研究》,長沙岳麓書社,1999年。
李昌集《中國古代曲學史》,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1997年。
齊森華《曲論探勝》,上海華東師範大學,1985年
夏寫時《中國戲劇批評的產生和發展》,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2年
夏寫時《論中國戲劇批評》,山東齊魯書社,1988年
陳竹《中國古代劇作學史》,武漢出版社,1999年。
陸林《元代戲劇學研究》,合肥安徽文藝出版社,1999年。
葉長海《王驥德曲律研究》,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3年。
趙山林《中國戲劇學通論》,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5年。
趙景深《曲論初探》,上海文藝出版社,1980年。
蔡鍾翔《中國古典劇論概要》,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8年。
謝柏梁《中國分類戲曲學史稿》,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4年
譚源材《中國古典戲曲學論稿》,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93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明清戲曲與理論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