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5024 戰後現代主義小說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每週課堂報告 30
出席與討論 30
期末論文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8人,已有6 人選讀,尚餘名額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劉淑貞

教育目標

台灣戰後現代主義是文學史上一個重要的時期,它深受「遲到的現代性」的時差規範,以「橫的移植」展開一種對傳統中文的「縱的繼承」,並且規範了自身的規範詩學。這亦標誌了「中文」在戰後形式主義化自身的開始。這個過程,在六、七0年代經常以文學雜誌與知識分子社群的形式運作。到了八0年代後,台灣進入後現代文學階段,現代主義對主體存有的思考,又混雜進後現代小說的表現形式。而當代受到多元文化的影響,現代主義與後鄉土之間的曖昧亦有可以爬梳釐清的空間。本課程希望透過閱讀戰後現代主義小說的作品(1960-),整理、爬梳出台灣現代主義的特殊位置與政治、社會學等向度。並期許學生透過本課程的文本討論和選讀,培養批判意識與解析能力。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查爾斯.泰勒(Charles Taylor)著,韓震等譯,《自我的根源:現代認同的形成》,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帕特里莎.渥厄(Patricia Waugh)著,錢競、劉雁濱譯,《後設小說:自我意識小說的理論與實踐》,台北:駱駝出版社,1995。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著,朱康、朱羽、黃銳杰譯,《詞語的肉身:書寫的政治》,西安:西北大學出版社,2015。
雅克.朗西埃(Jacques Rancière)著,張新木譯,《文學的政治》,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14。
約瑟夫.弗蘭克(Joseph Frank)著,秦林芳譯,《現代小說的空間形式》,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1。
艾德華.薩依德(Edward W. Said)著,彭淮棟譯,《晚期風格──反常合道的音樂與文學》,台北:麥田出版社,2010。
佛斯特(E.M. Forster)著,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台北:志文出版社,2002。
余蓮(François Jullien),《勢──中國的效力觀》,卓立譯,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9。
傅柯(Michel Foucault)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社,1994。
巴爾加斯.略薩(Mario Vargas Llosa)著,趙德明譯:《謊言中的真實》,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
瓦爾特.班雅明(Walter Benjamin)著,漢娜‧阿倫特(Hannah Arendt)編,張旭東、王斑譯。《啟迪:本雅明文選》,北京:三聯書店,2014。
瓦爾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著,李茂增、蘇仲樂譯,《寫作與救贖-本雅明文選》,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9。
尤爾根.哈伯瑪斯(Jugen Habermas)著,陳學明譯,《合法性的危機》,台北:時報,1994。
弗雷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著,王逢振、王麗亞譯,《單一的現代性》,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9。
弗雷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著,王逢振、陳廣興、蘇仲樂譯,《論現代主義文學》,北京:中國人民出版社,2010。
弗雷德里克.詹姆遜(Fredric Jameson)著,王逢振、陳永國譯,《政治無意識》,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9。
安托瓦納.貢巴尼翁(Atonine Compagnon)著,《現代性的五個悖論》,北京:北京商務印書館,2005。
馬克.霍克海默(Max Horkheimer)、提奧多.阿多諾(Theodor W. Adorno)著,林宏濤譯,《啟蒙的辯證》,台北:商周,2009。
李歐塔著,夏小燕譯,《非人:漫談時間》,重慶:西南師範大學,2019。
王德威,《史詩時代的抒情聲音》,台北:麥田,2017。
王德威,《現代抒情傳統四論》,台北:台大出版中心,2011。
王德威,《後遺民寫作》,台北:麥田,2007。
王德威,《中國現代小說的史與學》,台北:麥田,2010。
葉維廉,《中國現代小說的風貌》,台大出版中心,2010。
柯慶明,《中國文學的美感》,麥田,2005。
龔鵬程,《現代與反現代》,幼獅,1989。
歐陽子,《王謝堂前的燕子》,爾雅,2008。
柯慶明、蕭馳編,《中國抒情傳統的再發現》,台大出版中心,2009。
陳世驤,《陳世驤文存》,志文,1972。
楊牧,《隱喻與實現》,洪範,2001。
楊小濱,《否定的美學:法蘭克福學派的文藝理論和文化批評》,台北:麥田,1995。
楊照,《文學、社會與歷史想像:戰後文學史散論》,台北:聯合文學,1995。
楊照,《文學的原像》,台北:聯合文學,1995。
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聯合文學,1998。
楊照,《霧與畫:戰後臺灣文學史散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10。
張誦聖,《現代主義‧當代台灣──文學典範的軌跡》,台北:聯經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15。
張誦聖,《文學場域的變遷》,台北:聯合文學,2001。
黃錦樹,《謊言或真理的技藝-當代中文小說論集》,台北:麥田,2003。
黃錦樹,《文與魂與體:論現代中國性》,台北:麥田,2006。
史書美,《反離散:華語語系研究論》,台北:聯經,2017。
陳芳明,《台灣新文學史》,台北:聯經出版社,2011。
陳芳明,《後殖民台灣──文學史論及其周邊》,台北:麥田出版社,2002。
邱貴芬,《後殖民及其外》,台北:麥田,2003。
張錦忠、黃錦樹編,《重寫台灣文學史》,台北:麥田,2007。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戰後現代主義小說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