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5147 近代中國民間宗教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課堂參與 | 40 | 包括出席、上課參與討論情況,討論意見發表等情況綜合給分 |
作業繳交 | 60 | 每次進度閱讀單的繳交,內容和計畫書質量進行評分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4 人選讀,尚餘名額6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源於西方宗教學分類的「民間宗教」(Folk religion / Popular religion),這樣的詞彙其實是充滿爭議與岐義;有的學者認為它應包括民間通俗信仰與民間宗教結社,有的則認為民間宗教和民間信仰分屬於兩種不同類別;在中國歷代王朝中,民間宗教常常被視為是具有異端等負面的意義。相較於「三教」之外,「民間宗教」似乎更能體現與說明具有「混沌」、擴散的中國和台灣民眾宗教世界的特色。
民間宗教做為專業性的「學科」話語其時間畢竟不長,不過是近五十年左右的事,而其研究範式則卻屢經更迭。1949年以來兩岸政治上的分隔,同時也在宗教的場域中造成很大的改變與影響。二十世紀初以來,中國興起了一波以各類救贖團體為主體的宗教運動;它大致可以分成兩類,一、是具歷史教派性格的民間教門如一貫道,或是河北等地流傳的黃天道;二、則是清中葉以來在中國各處所興設的乩壇,以及由此蛻變而來的大型教團組織。這個宗教運動帶有末劫救世色彩,在儒學振興、社會救濟、生命醫療乃至近代中國社會中各個階層間造成相當大的影響;1949年之後,其中的道院、紅卍字會、一貫道、同善社紛紛轉至台灣、香港發展;一貫道並以此地為據點,隨著移民與台商的腳步逐步向世界擴散而成為世界性宗教。近代中國民間宗教的發展可說是相當的活躍,影響層面廣泛,有其重要性,亦逐漸為國際漢學界所注意。本課程採較寬鬆的解釋依專題講授,以幫助本所碩士研究生探索此一值得開發的學術研究領域。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四/6,7,8[H436]
修課班級:歷史系3,4,碩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范純武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研究室或系上開放研討空間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已羅列於教學進度中,請參閱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近代中國民間宗教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