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6511 集體暴力與社會受苦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導讀 30
課堂作業 20
期末專題研究寫作與口頭報告 20
課堂參與、討論發言 3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0 人選讀,尚餘名額6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鄧湘漪

教育目標

助人工作者的工作情境總是與困境中的人和群體協作,因而,探究困境之人與群體的難處成為社會工作的根本訓練,剖析困局的方法則來自於梳理小至個人、大至世界的動能流轉及現象意義。個人顯性的困境指向了來自於社會結構的隱形壓力與箝制,集體性人為暴力諸如戰爭、屠殺、殖民、遺棄;自然災害如地震、風/水災;抑或受全球化移動頻繁所致的空難、傳染疾病等,這些苦難現場皆以一個又一個受苦之人的圖像,實際承擔著社會集體的命運,並透過個人受苦經驗旭說直面受苦現場所隱含的政治、經濟、社會等施權形式。這堪稱為集體性暴力所帶來的痛苦和創傷,不僅僅深刻在受苦者的心緒和身體之中,更銘刻於群體的社會記憶裡。這門課將探索受苦之人何以受苦,透過政治、經濟、制度性權力等面向,探究因集體暴力所致的創傷經驗和痛苦失序之成因、影響和衝擊。同時,試圖理解受集體暴力所苦之人的生存樣貌,以及如何透過群體力量在受苦情境中獲得療癒。而社會工作者居其網絡之中,如何構成助人途徑和工作策略。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Social Suffering. Arthur Kleinman et. (eds.).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集體暴力與社會受苦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