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8年第2學期-6964 博物館教育理論與實踐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 | 10 | |
課堂參與討論 | 20 | |
期中作業 | 30 | |
期末作品與口頭報告 | 4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5人,已有6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國內博物館的蓬勃發展,伴隨著其對社會教育的重要性之增長。本課程希望:
1.同學對美術館教育大眾意義的理念與相關實務能有初階的了解。
2.希望同學藉由觀眾需求來了解美術館的在教育規劃上應該有的思考。
3.透過對博物館教育活動的了解及相關教育資料或教材之設計,進一步體會博物館教育之內容與實際運用的方法,以奠立將來從事博物館教育相關活動的根基。本課程希望同學對美術館教育大眾意義的理念與相關實務能有初階的了解,在了解觀眾的基礎上,進行教育資料或教材的設計,以奠立將來從事博物館教育相關活動的根基。
課程概述
本課程藉由對美術館教育理論及實務之研究探討,有助於學生瞭解對美術館教育的意義與內涵,並可藉由觀眾研究來了解民眾使用美術館的需求與行為表現,作為研究與教育觀眾的基礎。並透過對美術館教育活動的了解及相關教育資料或教材之設計,奠立將來從事相關產業活動的根基。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四/12,13[FA305]
修課班級:美術專班1,2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附讀。本課程隔週上課。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李靜芳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每隔週四(單週)10-12節下課時間於FA102教室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 李靜芳 (2005)。跨越傳統認知的界面—從博物館的整體性探究其教育的新面向。藝術教育研究期刊,53-85,10期。
2. 李靜芳(2008)。博物館導覽人員的角色與溝通技巧。未出版之Powerpoint文本。
3. 劉婉珍(2002)。美術館教育理念與實務。台北市:南天出版社。
4. 博寇(2000)。《博物館這一行》。台北:五觀出版社。
5. J.H. Falk & L.D. Dierking (1994)《博物館經驗》(林潔盈、羅欣怡、皮準音、金靜玉譯)台北:五觀出版社。
6. Serrell, B.(1996).Exhibition labels: An interpretive approach. Walnut Creek, Lanham, New York, Oxford: Altamira Press, A Division of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Inc.
7.J.H. Falk & L.D. Dierking (2000)。Learning from museums:Visitor experiences and the making of meaning》。Walnut Creek, Lanham, New York, Oxford:Altamira Press.
8.博物館學季刊
9.藝術教育研究期刊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博物館教育理論與實踐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