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1學期-0045 古典戲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含出席率) 25
期中考 25
學期報告 2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60人,已有52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高禎臨

教育目標

中國古代的戲劇稱為戲曲;戲曲的歷史悠遠,是「從古代走來」的一門藝術,與古希臘悲劇、印度梵劇並列世界最古老的戲劇形式之一。然而直至今天,戲曲仍舊頻繁地在華人世界的各式劇場中持續搬演著;我們不但可以看到維持著東方美學與抒情傳統的戲曲演出,也可以看到當代創作者在表現形式與戲劇主題上不斷地推陳出新,為這個時代的觀眾們創造可以對話時代的劇本與表演。因此某種意義上而言,我們也正持續「書寫」著屬於這個時代的戲曲時。「書寫」在這裡作為一個擁有寬泛定義的動詞,既指劇本創作,也包括劇場演出,甚至所有相關的戲劇活動、觀賞行為,甚至是批評與討論。 古典戲曲的最大特色在於詩歌舞結合,並以抒情為本位;敷演情節之外,更重視情感的抒發並藉以引起觀眾共鳴。此外,戲曲特有的行當制(如:生旦淨末丑)、寫意性的表現手法(如:一桌二椅,場隨人移景隨口出)以及結合各類表演藝術(唱曲、雜耍、科諢等)的豐富型態,都是其動人的特色與內涵。也因為劇本的創作是以場上演出為最終期待,因此當我們閱讀戲曲劇本時, 可以試著想像它在劇場上呈現的方式,將文字轉化成流動的畫面;這不僅是戲曲有異於其他文學形式的主要特質之一,也將是閱讀戲劇劇本最饒富興味的一環。 戲劇作為一種跨領域的綜合性表演藝術,其價值同時體現在案頭文本以及表演劇場之上,並兼具抒情與敘事的文學功能;這是戲曲與其他純粹以文字作為媒介的文學形式如詩、詞、散文、小說等最大的差異。因此我們所涉獵與討論的「戲曲文本」,將同時包括「戲曲劇本」與「劇場演出」。再則,戲曲擁有著高度的娛樂性與通俗性,因此當我們在閱讀或觀賞戲曲時,更能關照到不同時代、跨越階層的群眾們真實而豐富的情感思想與審美標準,甚至藉以回溯當時的劇場、演出形式、表演內涵勾勒出古代的戲曲娛樂生活。 究竟戲曲的特色與魅力何在?它在整個中國文學史以及社會生活史裡扮演著什麼樣的角色?希望在一個學期的學習之後,每一位修課同學可以透過每一個單元循序漸進的引導與各種不拘形式的討論分享,最終延伸出自己關於這個提問的理解。更進一步的,希望同學們除了知性的思考之外,也能因為蘊含於戲曲文本中的多樣主題豐富自身的精神與情感內涵,並充分「享受」閱讀、觀賞這門藝術無可取代的愉悅過程。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廖奔、劉彥君《中國戲曲發展史》,太原:山西教育,2000。
余秋雨:《中國戲劇史》,台北:天下文化,2007。
廖奔:《中國古代劇場史》
關漢卿:《趙盼兒》
紀君祥:《趙氏孤兒》
關漢卿:《拜月亭》
關漢卿:《魯齋郎》
王實甫:《西廂記》
湯顯祖:《牡丹亭》
洪 昇:《長生殿》
孔尚任:《桃花扇》
無名氏:《思凡》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古典戲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