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1學期-1696 社會實踐:熟市--城鎮探查隊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書面報告 60 詳細內容請見「課程其他要求」
成果發表 30 詳細內容請見「課程其他要求」
小組互評 10 詳細內容請見「課程其他要求」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18 人選讀,尚餘名額5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蔡偉銑 蕭煒馨

教育目標

以高等教育做為公部門與在地團體與民眾的媒介,是近年來的一個發展趨勢,透過中央各單位和部會與高等教育的結合,期望能夠為地方注入中央的行政資源。當大學以開課的方式進入地方場域,除了履行大學社會責任之外,另外也希望能夠促成在地公部門與民眾之間的意見溝通。透過學生在地方的探訪調查,並具體形成初步的提案規劃,除了學生本身可以學習到團隊合作之外,也可以獲得和公部門進行意見交流的機會,而民眾和公部門也可以從這樣的初步提案獲得刺激,理解到外來者的視角是如何看待這塊地方,而對自己長期生活、視為理所當然的環境和優勢,獲得不同的想像。

換句話說,這也是另一種型態的共識會,不是透過政府部門或專家學者的單向提問,來引導地方居民進行思考,反而是透過一個已經稍有雛形的具體提案,以此為大家共同的立基點,進行對地方發展的討論。高等教育和學生的引入,也能夠緩和公部門和在地民眾因為特定議題而形成的緊張氛圍,如同大家所知,部分敏感議題通常也是地方上刻不容緩要解決的問題,如果這樣的議題,以學生提案的形式來包裝,也能夠讓大家願意針對這些議題發言,而不會因為過多揣測與考量,而阻礙了地方發展的可能。

本課程計畫採主題式探討之分組模式,針對四大主題進行深入調研,分別為流動攤商訪談、市場週邊文化資源地圖製作、街區建築立面描繪,以及市場攤位閒置空間活化。以下為四大主題之細部說明與執行方式:

1. 產業圖像組:二林第一公有零售市場週邊流動攤商訪談
主要為了解群聚於市場週邊的攤商產業結構,初步觀察這些攤商多為販賣農產品,特別是蔬菜水果。希望能夠透過此次課程,了解攤商的農產品來源,也能掌握這些群聚 於二林市場週邊的攤商們的背景,如是否具有農民身份資格、是否為自產自銷、是否居住於二林四鄉鎮、通勤方式、農產品的價格等等。

2. 文化資源組:市場及週邊街區文化資源地圖化
目前GOOGLE MAP上已經可以看到二林的文化歷史景點和小吃,外地來的遊客可以按圖索驥。但是,如果是一群學生的視角,還會找出哪些二林有趣的去處呢?他們不在二林生活,當他們帶著修課的壓力和出身地的成長經驗,初次(或再次)到達這樣的小鎮,各種交錯的情境下,會用怎樣的視角觀察二林,標示出哪些他們覺得二林值得進一步探查和推廣給其他旅客的景點,希望可以透過課程讓學生們進行一次盤點,並豐富二林的文化旅遊地圖。

3. 建築故事組:市場及街區建築物之立面描繪與故事書寫
在二林鎮仁和宮對面,往市場的一小段儒林路上,有著整排不知詳細建築年份的歷史建築。這些建築包含著哪些故事和過往,又將何去何從?希望能夠透過課程中學生們的影像(手繪或照片)與訪談文字,將這些建築物標示出他們自己的特色,也建構出屬於二林街區繁華歷史。

4. 空間展示組:市場內部攤位空間及活動策劃
二林市場中有許多閒置的攤位空間等待出租,透過跟地方團體蔗青文化工作室的合作,工作室承租市場中一個空間(攤位編號248),希望能夠作為長期駐點空間。「熟市」這堂課,將會有一組學生以此空間為思考起點,為其開展各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可能是靜態展覽,可能是動態展演,也可能是販賣在地原料製作成的輕食等等,希望這樣的嘗試可以為市場注入一些新的可能性。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王茗禾、家永時、NANA通。2020。《台南街屋:73處老屋之美,體現台灣百年常民生活美學印記》。尖端。
鄭開翔。2019。《街屋台灣:100間街屋,100種看見台灣的方式!》。遠流。
doed採編團隊。2018。《尋常・台北|傳統市場:逛菜市仔看見生活中的美好》。台北市政府產業發展局。
福武總一郎、北川富朗等著,張玲玲譯。2017。《從直島啟航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以藝術活化地方》。遠流。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實踐:熟市--城鎮探查隊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