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1學期-2504 建築設計習作(三)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學期總分 + 平常成績 100 詳細說明請參考紙本課程大綱。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34 人選讀,尚餘名額36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① 認識建築創作 ― 進一步認識、理解,並練習處理建築實用、公共、技術,以及環境物理等等考慮;並且透過有意識的想像與解析,演繹創作理念,回應前述諸種考慮,完成設計。 ② 學習基礎建築操作 ― 對照前述各項重點,本學期將以空間組構的層次、多種體系 [活動、空間、結構、物理環境 …] 的統合,做為練習核心;同時繼續練習尺度 [傢俱、樓梯…]、開口 [fenestration、立面…]、構築 [tectonics、舖面…] 等第一學期的課題。 ③ 熟練設計思考媒材 ― 配合物環等相關課程,練習以實體模型及數位模擬,演繹、核對、修正設計操作結果。 ④ 練習計劃建立紀律 ― 第一個學期的經驗,應該已讓同學們初步認識到建築設計的複雜,以及工作量的龐大,必須進行計劃;才能掌握效率,完成工作。因此我們必須建立工作與生活的紀律,才能有效的落實你/妳的計劃。

課程概述

請直接與本系授課教師聯絡, 電話:04-2359-0263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Ching, Francis D.K., 2008 / 2007,《形式、空間和序 (造形、空間與秩序) / Architecture : Form, Space, & Order》, 第三版, 劉從紅 譯, 天津: 天津大學出版社。
Clark, Roger H., 1996 / 2004,《建築典例》, 許麗淑、許尚健 譯, 台北: 六合出版社。
Deplazes, Andre ed., 2007 / 2005,《建構建築手冊 / Constructing Architecture : Materials Processes Structures, A Handbook》, 任錚鉞 譯, 大連理工大學出版社; Basel: Birkh?user。
Lynch, Kevin & Hack, Gary,《敷地計畫 / Site Planning》(第三版), 張效通 譯,台北: 六合出版社。
Silver, Pete & McLean, Will, 2009 / 2008,《建築科技關鍵字101 / Introduction to Architectural Technology》, 楊曉芬 譯, 臺北: 積木出版社。
Simitch, Andrea, and Werke, Val, 2015 / 2014,《建築的語言 / The Language of Architecture》, 吳莉君 譯, 台北: 原點出版。
Von Meiss, Pierre, 2003 / 1993,《建築元素 / Elements of Architecture》, 趙夢琳 譯, 臺北: 詹氏書局。
日本建築學會 編, 2011,《世界建築的八種工學解剖》, 杜怡萱 等譯, 台北: 田園城市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原口昭秀, 2014,《圖解建築結構入門》, 陳曄亭 譯, 台北: 臉譜出版。
齋藤公男, 2013,《建築新觀點 : 日本第一結構社計師帶你看門道也看熱鬧》, 李豪軒譯, 臺北: 如同出版社有限公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建築設計習作(三)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