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年第1學期-8438 西方媒材創作(一)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率 | 50 | |
期中報告 | 20 | |
期末報告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32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教育目標
課程目標:透過課程安排,除了認識藝術概念與西方媒材的多樣化、完成課堂的主題創作、分享及討論,
也透過展覽與藝術家介紹,引導創作的獨立思考和實踐能力,並發現自己的創作關懷︒
課程內涵:課程以期中考週為分隔線分成兩部分:期中之前,課程經由藝術概念主題式的引導,並引入多
元西方藝術作品,分析其媒材使用︑表現手法與創作脈絡,藉以啟發與加強學生藝術創作的概念與深度。
期中之後,課程著重在學生個別完整的創作指導,期望幫助學生發展出獨特的創作特質與獨立思考能力。
課程概述
認識西方藝術媒材以及其脈絡和運用,加強媒材多樣性的發展,以及個人創作上的思辨能力。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2-0
上課時間:四/11,12,13[FA104]
修課班級:美術系4,5
修課年級: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不開放推廣部附讀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專書
1.John Berger(2005)︒《觀看的方式》(吳莉君譯)︒臺北市:麥田︒
2.Eddie Wolfram 著/傅嘉琿 譯《拼貼藝術之歷史》/遠流出版,1992
3. Herschel Chipp,余珊珊譯,《現代藝術理論》台北: 遠流出版社,1996︒
4. 高千惠 著,《叛逆的捉影- 當代藝術家的新迷思》;遠流圖書公司出版;2006︒ ISBN 957325784-x︒
5. Willy Rotzler著/吳瑪俐譯, 《物體藝術》遠流出版;1999︒
6.Heinrich Wölfflin 著/曾雅雲 譯;《藝術史的原則》;雄獅圖書公司出版︒
7.高秀蓮著,《美術與觀念教材教法》臺北:華泰文化, 2001
8.史作檉著,《尋找山中的塞尚》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
9.史作檉著,《雕刻靈魂的賈克梅第》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
10.史作檉著,《聆聽原始的畢卡索》臺北:典藏藝術家庭,2007
線上資料庫1.Google Art Project<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project/art-project>
2.台灣當代藝術資料庫 < http://archive.avat-art.org/mediawiki/index.php/裝置藝術>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西方媒材創作(一)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