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0215 世界都市發展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席成績 10
課堂表現及參與度 20
期中考 15
期末考 15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9 人選讀,尚餘名額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陳穎禎

教育目標

  此課程前期主要以時間變化作為主線,將世界視為整體連續性地說明都市的演變,為空間的通史課程。也就是透過認識都市的形成與發展,來理解空間與社會、經濟等相互影響於時間變化下的關聯性,以此建構學習者的空間史觀,並能擁有宏觀的空間視野來探討人文環境的歷史。   前期的部分以西方為主軸,也補充東方的進程,自人類形成出聚落與文明開始,接續介紹城邦、領域國家形成後的都市等,具體地認識古代都市;其後再說明神權或集權統御的封建中世紀都市;然後解析初期商人資本形成後的都市樣態;之後再把資本經濟作為發展主軸的近代都市解明。另外,對於當代都市規劃影響頗深的專職化計畫思想歷程也概要性地介紹其歷史。   課程的後期主要是以主題觀點的方式切入都市的歷史。此部分並非以斷代的角度來探討都市的通時性,而是以空間領域區位、社會構造、族群思想或政治制度等多種人文與社會科學的視野來端看過去歷史中的都市或其都市於某時段中的演化,除了藉此來訓練多重文化觀察視野外,也讓學習者理解文化累積後的都市現代性。   課程最後會讓學習者分組挑選書目或是代表性都市,將自我觀點與他人視野作結合並發表,於課堂上進行總體研討,琢磨空間史的思考邏輯能力與論點整合說服力。

課程概述

主要以時間變化作為主線,將世界視為整體連續性地說明都市的演變,為空間的通史課程。也就是透過認識都市的形成與發展,來理解空間與社會、經濟等相互影響於時間變化下的關聯性,以此建構學習者的空間史觀,並能擁有宏觀的空間視野來探討人文環境的歷史。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01. 尚・克勞德・高爾文著,嚴可婷譯
 《鳥勘古文明》,新北: 楓樹林,2018。
02. 傑洛米・布萊克著、羅亞琪譯
 《地圖上的城市史》,台北: 城邦,2016。
03. Kevin Lynch著,林慶怡、陳朝暉、鄧華譯
 《優質城市型態》,台北: 六合出版社,2004。
04. 王受之
 《城市史第一部: 有機城市》,台北: 藝術家,2003。
05. アーサー・コーン著、星野芳久譯
 《都市形成の歴史》,東京: 鹿島出版会,2013。
06. 拉斯穆生著,宋伯欽譯
 《城鎮與建築》,台北: 台隆書店,1984。
07. 布野修司編、アジア都市建築研究会執筆
 《アジア都市建築史》,京都市: 昭和堂,2010。
08. ハワード・サールマン著、福川裕一譯
 《新装版中世都市》,東京: 井上書院,2011。
09. フランソワーズ・ショエ著、彦坂裕譯
 《近代都市:19世紀のプランニング》,東京: 井上書院,1985。
10. 高村雅彦
 《世界史リブレット:中国の都市空間を読む》,東京: 山川出版社,2009。
11. 三浦徹
 《世界史リブレット:イスラームの都市世界》,東京: 山川出版社,2016。
12. 鈴木博之
 《日本の近代10:都市へ》,東京: 中央公論新社,1999。
13. 森美術館編 
《Metabolism: The City of the Future》,東京: 森美術館,201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世界都市發展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