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0226 故宮與明清史話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 20 每週以iLearn教學平台點名,出席低於6次(含),此項成績以零分計算。
分組報告(海報製作與發表) 50 修課學生必須進行分組團體合作,按興趣選擇數個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的文物並且搭配AR技術製作海報,完成「紙上展覽廳」的海報展覽活動。
期末考 30 填充題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20人,已有20 人選讀,尚餘名額0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吳靜芳

教育目標

近幾年來,清宮劇深受民眾歡迎,從而引起社會大眾對於明清歷史乃至皇室成員及其宮廷生活的好奇心與興趣,連帶也使得故宮博物院成為民眾假日造訪的熱門選擇。 由於中國進入近現代以來一連串內外時勢變化,造成故宮博物院隨著不同政權而分置於中國、臺灣兩處,各自宣稱是繼承中華文化正統之所在,而這也是全球各國博物館/院所未能見到的特殊現象。正因為有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存在,讓臺灣民眾能夠近距離地感受數千年的中華文化之美,此外,隨著故宮南院的建置,故宮博物院的文化經營策略也有大幅度地改變,從往昔專注於中華文物的蒐集,擴大為亞洲藝術文化的展示,藉此展現臺灣與亞洲乃至世界的聯結與文化交流,進而豐富故宮博物院的存在意義與內涵。其中特別是博物館的社會教育功能,是近來故宮博物院特別著力的項目,目前可以見到故宮博物院利用各式影音媒體和社群傳播工具,將文物知識轉化為生動活潑的影片、遊戲與聲音效果,讓文物知識更貼近民眾生活。 有鑑於兩岸故宮博物院提供的豐富文物知識的相關資源,本課程一方面將介紹北京故宮博物院的主要建物,例如三殿三宮、東西六宮、慈寧宮等,說明與這些宮殿有關的人物、器物與事件;另一方面,將利用臺北故宮博物院展示的文物實件和相關文字與影音資源,帶領修課學生認識故宮文物,進而規劃實作的作業形式,訓練修課學生進行文物方面的「知識與文化的轉譯」,以「從做中學」的實作方式,讓來自不同科系的同學各自發揮所長,並且學習團體合作以共同完成作業。希冀這樣的理論結合實作的課程進行方式,能引起大學生對歷史文物的興趣,進而將從事博物館/院相關職業作為未來生涯規劃的選擇方向之一。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野島剛著,張惠君譯,《兩個故宮的離合:歷史翻弄下兩岸故宮的命運》,新北:聯經,2012年。
馬克‧奧尼爾著,張琨譯,《兩岸故宮的世紀傳奇》,香港:三聯書局,2015年。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故宮與明清史話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