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0373 社會與政治:波普與開放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成績 50 出缺席及上課表現、小作業或指定議題討論。
期中考 20 期中筆試。
期末考 30 期末筆試。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40人,已有45 人選讀,尚餘名額-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盈銓

教育目標

卡爾.波普(Karl Popper, 1902-1994)是二十世紀的重要哲學家,在科學哲學中提出「否證主義」(falsificationism)方法論及社會政治哲學的「開放社會」(open society)理論,都造成了熱烈討論及深遠影響,足以成一家之言。就其社會政治哲學的立場而言,波普亦當屬於西方自由主義傳統中的一支,進一步研究其從「開放社會」角度去談論的自由社會或自由國家,將有助於我們對於自由主義內涵有更深層的理解。 波普的《開放社會及其敵人》(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便是其政治哲學的代表作,也堪稱自由主義的經典之作,研讀此書,能讓我們更清楚地理解波普何以認為「開放社會」是我們應當盡力維護的一種價值;以及波普如何在西方政治哲學傳統中尋求突破,批判向來被視為大師的柏拉圖、黑格爾,以及當時在歐陸仍十分時髦的馬克思,論證出一條他認為更為合適的路徑。 在這門課中,我們將從波普所處的歐陸哲學背景、他所涉入的哲學論爭開始談起,讓同學對波普所採取的哲學進路,以及當時展開激烈論戰的科學哲學討論有基本認識,從而理解波普主張的「批判理性主義」(critical rationalism)的內涵與影響為何,且與其政治哲學主張具備邏輯理路上的一致。 我們亦將透過導讀與選讀的方式,將課程中較多的時間留給《開放社會其及敵人》,讀懂波普對柏拉圖、黑格爾與馬克思的批判的依據為何,並在這同時簡單回顧柏拉圖與馬克思的主張。我們也將嘗試對波普的批判,思考這些批判點出的柏拉圖、馬克思等哲學家主張本身可能的問題,以及波普的論證是否有不周全之處。最後,總結波普及其「開放社會」哲學所帶給我們這個時代的啟發與意義,讓這部面世將近八十年的名著能重新在我們眼前活過來。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Popper, Karl (1959) The Logic of Scientific Discovery. New York: Harper & Row.
Popper, Karl (1963) Conjectures and Refutations. London: Routledge.
Popper, Karl (1999) All Life is Problem Solving. London: Routledge.
Popper, Karl (2002) Unended Quest. London: Routledge.
Popper, Karl (2002) The Poverty of Historicism. London: Routledge.
Popper, Karl (2003) The Open Society and Its Enemies. London: Routledge.
David Edmonds and John Eidinow (2001) Wittgenstein’s Poker. London: Faber and Faber.
卡爾.波普(Karl Popper)(2020)。《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上冊)》。莊文瑞、李英明 譯。台北:商周出版。
卡爾.波普(2020)。《開放社會及其敵人(下冊)》。莊文瑞、李英明 譯。台北:商周出版。
卡爾.波普(2001)。《客觀知識》。舒煒光、卓如飛等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卡爾.波普(2001)。《猜想與反駁》。傅季重、紀樹立等 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柏拉圖(1997)。《理想國》。郭斌和、張竹明 譯。北京:商務印書館。
馬克思(1999)。《資本論》。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 譯。北京:人民出版社。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社會與政治:波普與開放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