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1863 非營利組織管理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 30 15%出席率與、15%課堂討論--個人評分。
期中報告 35 每組運用課堂所學知識製作個案成果報告一篇4000字以內,每組依分配進行課堂報告,課堂報告請準備PPT並繳交報告文字檔--團體作業。
期末報告 35 授課老師依授課主題,指定作業,由同學撰寫心得或報告--個人評分。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30人,已有39 人選讀,尚餘名額-9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劉凱琳

教育目標

資本主義與個人主義發展至今,造成個人常為了私利而傷害他人利益,人與人間關係的疏離,輿論普遍認為社會資本在逐漸流失,傳統社會秩序與社會規範在鬆動,使得近年全球政治、經濟與社會環境的急劇變遷,產生社會問題。而台灣在1987年解嚴之後,民間社會力蓬勃發展,對於政府(第一部門)未能服務與解決之問題與需求,且違背企業(第二部門)利潤最大化之領域,第三部門(公益組織、非營利組織、非政府組織)的賦權,適可補足與回應公私兩部門厲有未逮之處,並使健全國家與社會發展更為健全。加以近年網絡與年輕世代加速台灣民間動能快速運轉,形成台灣社會第三部門與公民社會高度發展。故而本課程擬探討第三部門與政府、企業與社會的關係,並讓政府了解民意的方向,且能夠凝聚全民團結與共識,克服各項的危機與挑戰。 本課程之目標乃使學習者,了解第三部門(或非營利組織)的意涵與使命、功能之理論基礎,以及論述第三部門和政府互動、第三部門與企業、第三部門與社會企業發展之關係等面向,並了解非營利組織本身經營管理之理論與挑戰。而為培養學生具備非營利組織實務管理就業能力,亦將藉由專家實務分享與團體分組作業,培養學生具備專案管理、計畫書、成果報告撰寫能力。教學法將針對課程主題,藉由理論的析探,並以國內外相關第三部門個案做探討,並藉由團體分組報告,讓學生能夠將理論與實務作結合,以強化其學習成效與專業能力;且透過學習者對第三部門的認識了解,進而願意參與和投入第三部門行列,期望帶給學習者在生活之不同思考面向與體驗。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林淑馨. (2016). 非營利組織概論 (增訂二版) (Vol. 51). 巨流圖書.
蕭新煌. (2017). 非營利部門: 組織與運作 (第三版) (Vol. 8). 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非營利組織管理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