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1932 教育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每週閱讀筆記((字數不限)及分組報告 40
電影心得一篇 20
期末考試(筆試) 4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62 人選讀,尚餘名額-12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鍾有良

教育目標

  教育能夠改變社會嗎?教育的用意是為了將孩子保護起來使其在熟悉舒適的環境中快樂的學習嗎?還是為了讓人處在顛躓逆境中仍能奮進而「百鍊成鋼」?中西文化的教育有什麼不同?中西方教育體制在全球化下會走向更單一或更多元?殖民主義如何影響當今的教育?教育機會與成就的階級區隔是在擴大或是縮小?當社會越來越走向開放時,未來的教育型態會有什麼改變?教育體制如何塑造公民的世界觀與精神樣貌?   這門課要求同學細讀每週的閱讀材料文本,並採取一種歷史視角來重新思考與討論當代的教育。當我們這樣看待教育時,其實也是重新認識社會。課程介紹當代教育社會學的分析視角和相關理論,並以當代教育體制的現象和問題為討論議題。透過選讀教育社會學研究的著作,在傳統與現代的教育論述之間進行辯證思考,以探討社會性質與教育問題之關聯。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主要閱讀材料:
黃庭康,2018,《不平等的教育:批判教育社會學的九堂課》,群學出版社。
余秀蘭,2004,《中國教育的城鄉差異》,教育科學出版社。
葉榮鐘,〈我的青少年生活〉,收錄於葉榮鐘全集2:《台灣人物群像》,台中:晨星出版。
呂赫若,〈一年級生〉。
強世功,2008,〈九龍城寨與香港大學──香江邊上的思考之五〉,《讀書》2008年第3期。
葛列格.盧金諾夫、喬納森.海特,2020,《嬌慣的心靈:”鋼鐵”是怎麼沒有煉成的?》,三聯書店。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教育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