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1941 為什麼要工作?論工作與勞動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兩次課堂讀物口頭報告 40 需各組同學事先閱讀材料,各組認領兩次報告
課前討論&課堂參與 30 於ilearn上參與討論,並出席及課堂發言參與
期中報告 10 口頭期末報告提案,提出與課堂相關的討論或研究主體
期末報告 20 口頭期末報告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35 人選讀,尚餘名額15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鄭亘良

教育目標

新自由主義全球化下,資本主義矛盾加劇,高度彈性化及不穩定的勞動及社會貧窮化的問題層出,如何理解工作與勞動?本課程分為五個部分,第一部分介紹勞動的商品化與異化等基本概念,第二部分進一步轉向主體與勞動文化,介紹工作倫理的轉變,解釋為何人「甘願勞動」。第三部分說明新自由主義的福利刪減如何製造了新貧底層階級,以及如何透過「正向快樂產業」,建構新自由主義所欲的積極向上勞動主體。第四部分則以時間政治與彈性化勞動為主題,一方面從時間政治來理解,勞動與休閒的分別如何趨於模糊,同時科技發展反而使人更為忙碌,另一方面介紹彈性勞動下的「不穩定階級」,思索不穩定階級能帶來的改變及侷限。第五部分則以「隱形的勞動」為主題,分別介紹家務及情緒等被視為私人的、不被屬於公眾的勞動,如何撐起勞動的再生產,以及性/別、身體情緒的要求與勞動的關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林宗弘等。2011。《崩世代:財團化、貧窮化與少子女化的危機》。台北:台灣勞工陣線。
Giddens, A. (1981) “Property and Class Society” Contemporary Critique of Historical Materialism,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Ch. 5, pp. 109-128.
David Harvey。2010。〈《資本論》,第三部分:勞動過程和剩餘價值的生產〉。《跟大衛哈維讀《資本論》》卷1。劉英譯。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
Jean-Numa DUCANGE。2020。《沙灘上的馬克思,生活中的資本論》。林承賢譯。新北市:台灣商務印書館。第三章、第四章。
Ritzer, G. (1996) The McDonaldization of Society.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Changing Character of Contemporary Social Life. Thousand Oaks, Calif.: Pine Forge Press. Ch. 2
馬克思。〈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文馬克思主義文庫https://www.marxists.org/chinese/marx/marxist.org-chinese-marx-1844.htm。
Gregory Claeys。2022。《馬克思與馬克思主義》。台北:麥田
張晉芬。2013。《勞動社會學》。台北:政大出版社。
Bauman, Z.。2002。《現代性與大屠殺》。譯林出版社。
Bauman, Z。2006。《工作、消費與新貧》。王志弘譯。台北:巨流。
David Graeber。2019。《40%的工作沒意義,為什麼還搶著做?論狗屁工作的出現與勞動價值的再思》。李屹譯。台北:商周。
蔡明璋。2014。〈經濟與工作〉。《社會學與臺灣社會》(第四版),王振寰、瞿海源主編,頁317-342。高雄市:巨流。
Michael Burawoy,《製造甘願》,林宗弘等譯。台北:群學。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陳崇真。2019。《2008年後的青年貧窮再現:揭露什麼?又遮掩什麼?》。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Cabanas, E, & Illouz, E.。2021。《製造快樂公民:快樂產業如何控制我們的生活》。張穎綺譯。新北市:立緒文化。
許寶強(2015),〈文化經濟學與情緒政治—否想香港的新自由主義〉,《可持續實踐與鄉村建設》,或參見:http://our-global-u.org/oguorg/zht/?wpfb_dl=10。
東亞青年貧窮的情感歷史專題。2021。《文化研究》32(春季號):300-383。
邱子珉。2016。《解構幸福:從「小確幸」現象看台灣八〇後世代的失權》。新竹交通大學社會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作彧。2010。〈時間結構的改變與當代時間政治的問題:一個時間社會學的分析〉。《台灣社會學刊》44:213-275。
威吉曼,茱蒂(Wajcman J.)。2017。《縮時社會:奪回遭科技控制的快轉人生》。王寶翔譯。新北市:新樂園,遠足文化。
蔡宛芸、王志弘。2022。〈追逐自由的省時戰?數位中介食物外送的勞動體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23(12月號):183-235。
蓋伊.史坦丁。2019。《不穩定無產階級》。台北:臉譜。
Munck, R.。2019。〈新瓶裝舊酒:全球化、勞動與不穩定的無產者〉。孫萍譯、姚建華校。《回歸勞動:全球經濟中不穩定的勞工》。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
藍佩嘉。2008。《跨國灰姑娘》。台北:行人。
Hochschild, A. 2012 [1983]. The Managed Heart. Berkeley, Los Angela, & London: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吳心越。2018。〈「脆弱」的照顧:中國養老院中的身體、情感與倫理困境〉。《台灣社會研究季刊》110(8月號):1-36。
陳美華。2006。〈公開的勞務、私人的性與身體:在性工作中協商性與工作的女人〉。《台灣社會學》11:1-53。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為什麼要工作?論工作與勞動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