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1944 音樂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出席:20% 20 每週點名與簽到,請假需先告知,無故缺席者每次扣4 分
課堂討論:20% 20 依發言次數與內容評定
分組報告:30% 30 依選定的當週主題,以 PPT 的方式呈現
期末個人書面報告:30% 30 (選一首曲子,從「社會中的音樂」與「音樂中的社會」兩個面向,對該首曲子進行音樂社會學分析,字數不得少於 3000 字)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2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盧韋理

教育目標

音樂社會學起源於1920 年代,一般認為是在德國社會學家韋伯(Max Weber, 1864-1920)的著作《音樂的理性基礎和社會學基礎》出版之後,音樂社會學才正 式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然而,音樂社會學作為一門新興的專門學科,儘管已累 積不少文獻,但由於缺乏研究基礎,加上材料範圍龐雜,因此仍然難以對它的課 題、任務、目的和方法給出明確的界定。 音樂社會學的英文為Sociology of Music(音樂社會學),亦稱Sociomusicology (社會音樂學)。就字面而言,它是一門研究社會與音樂之間交互關係的學科,「音 樂」與「社會學」的組合,使它既可從音樂學、也可從社會學來理解音樂社會學。就 屬性來看,音樂社會學時常被視為是社會學或音樂學的分支,但兩者所關注的議題和 分析的視角卻有很大的差異性。社會學取向的音樂研究強調音樂的社會面向,即研究 「社會中的音樂」,討論真實社會情境中人們對音樂的使用,因此舉凡音樂所在的社會 環境、音樂生活中的社會群體、音樂品味與社會階層、音樂家的社會地位、音樂組織 和研究機構等等,都是它的研究對象。而音樂學取向的社會研究則專注於作為社會語 境的音樂自身,亦即研究「音樂中的社會」,關心音樂文本的分析和解讀意義的問題, 包括音樂的社會功能怎樣反映在音樂的內容和形式之中、隱藏於音樂作品的社會語境 和文化意涵、音樂風格的社會傾向,以及因應社會需求所形成的音樂體裁等等,皆是 它的研究範圍。 嚴格說來,音樂社會學既不是音樂學、也不是社會學,而是兩個學門的相互交流 與溝通對話;可惜的是,兩者之間的對話仍模糊不清,甚至是各走各的路,這使得音 樂社會學的發展相當緩慢,並存在許多障礙。關鍵在於,大部分從事音樂社會學的研 究者以社會學者居多,而他們在缺乏音樂學的分析所需要的技術和理論知識的情況 下,多數仍然採取社會學的視角,依賴社會學的研究方法。相對地,那些從事音樂社 會學研究的音樂學者,則反對用社會學的方法處理音樂及對音樂進行社會學的解釋, 他們認為這麼做會貶低音樂的價值、抹煞音樂創作的自主性,且會將音樂研究當成一 種事實的收集。不過,近年來音樂社會學界也逐漸出現檢討的聲音,認為若要將音樂 社會學打造成一門具有特色的獨立學科,就有必要從這兩門學科中,汲取各自擅 長的理念與分析工具,建立它所獨有的概念框架和方法。然而,不管是社會學取 向的音樂研究,或是音樂學取向的社會研究,還是結合社會學與音樂學的研究,都應 該被理解為是基於各自的學術話語所形成的不同類型之研究,而這些取向互異的研究 方法,都能獲致對音樂與社會不同程度的理解。 為了讓學生能從不同的面向來認識音樂社會學,本課程將區分成三部分進行,分 別是「什麼是音樂社會學」、「社會中的音樂」和「音樂中的社會」。第一部分「什麼是 音樂社會學」從釐清音樂學與社會學的界線開始,接著說明音樂社會學與相關學科之 間的關係,並進一步瞭解音樂社會學的研究課題和方法。第二部分「社會中的音樂」 將從實際的音樂生活,探討音樂與社會生活的關係,例如聽眾、階層、消費等與音樂 相關的社會議題。第三部分「音樂中的社會」則是探討音樂的意義構成、音樂的社會 結構性,以及關注音樂在社會生活中所發揮的作用。此外,在這堂課中也將透過音樂 的聆賞使與文本結合,讓同學們在音樂之中體驗社會,在社會之中理解音樂。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王美珠著,2012,《音樂、跨樂、文集:系統音樂學的跨學科研究議題與論 文》。台北:美樂。
盧韋理,2021,《郭芝苑與社會的交響變奏曲:音樂作品的社會學考察》。臺中:東海大學社會學系博士論文。
Adorno, Theodor L. W.著,彭淮棟譯,2009,《貝多芬:阿多諾的音樂哲學》。臺北:聯經。
Adorno, Theodor L. W.著,曹俊峰譯,2017,《新音樂的哲學》。北京:中央 編譯。
Adorno, Theodor L. W.著,梁艷萍、曹俊峰譯,2018,《音樂社會學導論》。 北京:中央編譯。
Attali, J. 著,宋素鳳、翁桂堂譯,1995,《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台北: 時報。
Kleinen, Guenter, Grunnen, Wilfried and Carden, Christian 著、金經言譯,
2008,《音樂教育學與音樂社會學》。
Kneif, Tibor 著,金經言譯,2002,〈音樂社會學的現狀問題〉。頁 76-152, 收錄於金經言編,《西方音樂社會學現狀——近代音樂的聽賞和當代社會的 音樂問題》。北京:人民音樂。
Martin, Peter J.著,柯楊譯,2001,《音樂與社會學觀察:藝術世界與文化產
品》。北京:中央音樂院。
McClary, Susan 著,張馨濤譯,2003,《陰性終止:音樂學的女性主義批評》。 台北:商周。
Sochor, Arnold 著,曾遂今譯,1990,〈音樂社會學的對象、結構和方法〉。頁139-152,收錄於人民音樂出版社編,《音樂社音樂學:音樂辭典詞條匯輯》。 北京:人民音樂。
Supicic, Ivo 著,周耀群譯,2004,《社會中的音樂:音樂社會學導論》。長沙: 湖南文藝。
Schütz, Alfred 著,霍桂桓譯,2011,《社會理論研究》(舒茲論文集第二冊)。
杭州:浙江大學。
Tia DeNora 著,楊曉琴、邢媛媛譯,《日常生活中的音樂》。北京市:中央音樂出版社。
Weber, Max 著,李彥頻譯,2014,《音樂社會學:音樂的理性基礎與社會學基礎》。重慶:西南師範大學。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音樂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