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1學期-6376 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專題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課堂參與 30 含到課率與參與度。
小組討論 30 個人觀點分析+小組成果彙整;期中、期末各舉行一次口頭報告+PPT。
活動參與及心得 20 配合公民審議實作活動+公民審議參訪活動。
預習筆記與心得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9 人選讀,尚餘名額6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張鐙文

教育目標

公民參與逐漸被視為是實現民主治理(democratic governance),即調解當代政治與行政之衝突的解方之一。因此,學者們紛紛針對民主國家中的公民參與現象進行研究,然而,過去的研究主題,不是聚焦於「政府為什麼不想讓公民參與決策制定?」,就是在探討「公民為什麼不願意參與公共事務?」。 但,隨著愈來愈多新興公民參與機制的常規化及生活化,如網路投票(i-Voting)、電子連署(e-petition)、審議式預算等機制的應用,當前公民參與的重要議題,逐漸轉化為「公民應該具備什麼樣的知識(knowledge)與能力(capacity),才能作為其參與公共事務的基礎?」。基此,未來如何培養公民具備良好的公民素養(civic literacy),進而促使其做出合宜的政策選擇(optimal policy choices),並履行其相對應的公民資格(citizenship),逐漸成為當代民主治理實踐的核心課題。 因之,本課程奠基於公民參與、公民素養及民主治理等知識基礎,進一步納入電子化民主與審議式民主等新興理論之觀點,藉此辨識及梳理有助於體現「良善公民參與」的相關要素與具體條件,同時,根據研析內容的主題,進一步搭配國內、外實際的研究案例,讓同學能夠瞭解在不同的治理系絡與管理議題中,公民素養對於公民參與之實踐的效果與限制。 詳言之,本課程之規劃將以理論探討為主,個案分析為輔,主要授課內容包括: 一、 民主治理的基本概念; 二、 民主治理的衝突本質; 三、 民主治理的治理困境(governance dilemma)與制度解方; 四、 公民素養的基本概念; 五、 公民素養的不同面向:正義、責任、權威及隱私; 六、 公民參與的個案分析-過程與成效。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 陳敦源(2019)。民主治理:公共行政與民主政治的制度性調和(第三版)。五南。
2. Milner, H. (2002). Civic literacy: How informed citizens make democracy work. University Press of New England.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民主治理與公民參與專題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