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2學期-0215 台灣教育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平時出席 15 出席、上課態度、上課發言與討論,全勤者出席成績滿分。
分組報告 15 依課程要求,分組團體報告課程相關主題。開學後說明之。
平時作業 35 依課程要求,繳交論文摘要、問題討論、影片心得、參訪報告、學習單等
期中報告 20 撰寫教育人物訪談紀錄與分析報告。開學後說明之。
期末考 15 依上課內容,舉行紙筆測驗。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47 人選讀,尚餘名額3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蔡秀美

教育目標

教育為百年樹人之事業,是國家社會未來發展的礎石。就歷史的演進觀之,文教之興衰往往左右社會風氣、階層流動及人才動向。本課程旨在介紹臺灣從荷西時期以迄戰後學校教育的演變,並引導學生學習解讀檔案文獻、圖像等歷史資料,建立歷史思維和批判思考之能力,進而涵養其關心現代臺灣教育和社會的素養。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師範教育之研究》,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3。
2.游鑑明,《日據時期臺灣的女子教育》,臺北:臺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1988。
3.許佩賢編,許佩賢等作,《帝國的學校‧地域的學校》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20。
4.許佩賢,《殖民地臺灣的近代學校》,臺北:遠流,2005。
5.許佩賢,《殖民地臺灣近代教育的鏡像》,臺北:衛城、遠足文化,2015。
6.山本和行 ,《自由・平等・植民地性:台湾における植民地教育制度の形成》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5。
7.駒込武著,蘇碩斌等譯,《「臺灣人的學校」之夢:從世界史的視角看日本的臺灣殖民統治(上)(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9。
8.鄭政誠,《南臺灣的師培搖籃:殖民地時期的臺南師範學校研究》,臺北:博揚文化,2010。
9.何義麟、簡宏逸編著,《圖說臺北師範校史》,臺北:五南,2013。
10.歐素瑛,《傳承與創新:戰後初期臺灣大學的再出發(1945-1950)》,臺北:臺灣古籍,2006。
11.李東華,《光復初期臺大校史研究(1945-1950)》,臺大:國立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13。
12.鄭麗玲,《臺灣工業教育搖籃:臺北工業學校》,臺南:成大出版社,2021。
13.高淑媛,《日治時期大專工業教育:臺南高等工業學校、臺北帝國大學工學部(1943-1945)》,臺南:成大出版社,2020。
14.林景淵,《國立中興大學前身:農專、高農時期發展沿革》,臺中:國立中興大學,2018。
15.徐聖凱,《日治時期臺北高等學校與菁英養成》,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2012。
16.鄭麗玲,《躍動的青春:日治臺灣的學生生活》,臺北:蔚藍,2015。
17.彭煥勝主編,《臺灣教育史》,高雄:麗文文化,2009。
18.林茂生,《日本統治下臺灣的學校教育:其發展及有關文化之歷史分析與探討》,臺北:新自然主義,2000。
19.鶴見(Tsurumi, Patricia E.)著、林正芳譯,《日治時期臺灣教育史》,宜蘭:仰山文教基金會,1999。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台灣教育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