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2學期-1941 性別、身體與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期中報告 20
memo2篇 20
上課導讀文章 20
期末報告 20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58 人選讀,尚餘名額-8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鄭斐文

教育目標

性別、身體與社會 授課教師:鄭斐文 / 星期四 9:00—12:00 fcheng@thu.edu.tw [由於課程會隨選修人數而微調,正式的授課大綱以第一次上課老師所發為標準] 一、課程簡介 性別研究是一門很深的學問。看似簡單、人人可談,但在簡單的性別議題背後,卻牽涉到深層社會結構的影響與個人的性別認同形成過程。作為學術知識的性別研究,其興起與社會運動、個人政治、生活經驗緊密相關。學術上的性別研究具有跨學科對話的特色,深化、挑戰與豐富了傳統男性為主導的社會學理論與觀點。早期女性主義者對於父權社會結構的反省,如今已經演變為更多元、複雜的問題化,例如,性別、種族與文化差異、異性戀機制、同志/酷兒運動、科技與醫療、性別與消費文化等。我們可以發現,性別問題無所不在:家庭/私領域中每個家庭的性別空間配置、婆媳與妯娌衝突、外籍新娘、到女性與國家、哲學、性騷擾或者是女性工作職場單身條款與性別、減肥、廣告與女體、色情刊物與情色等等,都是性別研究的範疇。我們可以說,性別與身體是性別研究最重要的主題之一,原因是身體概念處於自然/身體與文化/心靈的含混空間,對於性別研究理論來說,自然身體被建構為去歷史的場域,更是需要論辯的場域。女性主義與身體社會學的討論重點在於性別、身體與權力的討論。本課程將以女性主義理論、傅柯身體理論為基礎,於課程中探索身體相關主題有:產科醫學、整型美容、女性疾病、肥胖醫療化、歇斯底里、性別與科技。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二、主要讀物:
1. Bordo, Susan著,綦亮、趙育春譯,《不能承受之重:女性主義、西方文化與身體》。江蘇人民出版社。(「作為意識型態的飢餓」(p. 113--158))
2. 約蘭德.斯特蘭格斯、珍妮.甘迺迪著(Yolande Strengers, Jenny Kennedy),柯昀青譯(2023),《智慧妻子:Siri、Alexa與AI家電也需要女性主義?》(The Smart Wife Why Siri, Alexa, and Other Smart Home Devices Need a Feminist Reboot)。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出版社
3. Davis, Kathy著、張君玫譯(1997),《重塑女體:美容手術的兩難》。巨流。
4. 艾萊恩.肖瓦爾特(Elaine Showalter)著,陳曉蘭,楊劍鋒譯(1998),《婦女、瘋狂、英國文化 1830-1980》。蘭州出版社。(簡體字版本)
5. Deborah T. Meem、Michelle A. Gibson、Jonathan F. Alexander, 2012, 《發現女同性戀、男童性戀、雙性戀與跨性別研究》。韋伯。Chapter 2, 5.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性別、身體與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