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2年第2學期-1953 符號、訊息與景觀社會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出席 | 20 | 學共有18次課程,將會進行5次隨機點名,每次4分,不可補點,課堂小組討論時若整組未到,則整組組員額外扣4分。 |
小組提問 | 26 | 除電影賞析的進度之外,每周一老師會發佈一篇該周指定閱讀範圍的內容概要,請各組閱讀完文本後針對該周內容想一個簡短的問題,可以是書中看不懂的段落,或是延伸發想的提問,留言在當周老師寫的概要下方。共13次,每次滿分2分。 |
小組發言 | 10 | 每次課堂小組討論後發言整組可得1分,每堂課不論發言次數整組最多得1分。 |
組員互評 | 14 | 請每位同學根據這個學期,課堂上的小組討論、每周作業的參與積極度......等等,給每一位組員(包括自己)打一個0到14分的分數,評分不需向組員公開。學期結束與期末報告一同繳交給老師,所有組員評分的平均即為個人得分。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23 人選讀,尚餘名額27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潘忻學教育目標
1967年,法國的馬克思主義思想家居伊·德波(Guy-Ernest Debord),出版了著名的《景觀社會》一書,該書指出在晚期資本主義中,社會關係已經從馬克思所指出的:「商品拜物教將人與人的關係,轉變為物與物的商品交換關係。」這一基礎上,進一步向前發展到了景觀與景觀的關係。所謂的「景觀(Spectacle)」,泛指一切能經由刺激主體視覺對外部環境所進行的感知,並由此感知影響主體對外部世界的認識、反應與行為模式之人造物和空間布置。除了日常用語中所說的「自然景觀」、「城市景觀」之外,景觀也包含了當代社會空間中的各種裝飾擺設、展覽、廣告看板,日常生活中人們的衣著、言行等等所呈現出的各種形象,以及尤為重要的,從攝影技術發明開始,捕獲了人們最多視線的電影銀幕、電視、電腦、手機等等,各種透過螢幕展現在人們眼前的景觀。
雖然德波所創立的情境主義國際(Situationist International)已於1972年解散,但此一景觀社會綱領已對往後的大眾傳播、空間地理學、視覺文化研究等領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開闢了新的重要典範(paradigm)。此外,布希亞(Jean Baudrillard)於1968年出版了《物體系》一書,詳細考察了消費社會中,由物件與人所構成的社會網絡,如何為了適應消費資本主義社會的高速變遷,並解決其中功能性與象徵意義之間的矛盾,而使越來越多的人事物不得不捨棄沉重的物質功能性面向,往符號象徵性的表觀方向演變,這導致了消費社會最後不免的走向外在形象即是本質的「擬像(simulacra)」時代的知識型(epistemes)。雖然擬像與符號生產理論是在布希亞往後《象徵交換與死亡》以及《符號政治經濟學批判》中才趨於完善,但這些布希亞著名的概念與觀點其實在《物體系》中就可見端倪,從《物體系》中對日常生活的詳細考察開始,才能更具體的了解擬像、仿真(simulation)與符號化的社會趨勢。
因此這堂課將主要研讀居伊·德波的《景觀社會》與布希亞《物體系》這兩本重要著作。但在此之前,本堂課將會先從現代景觀與影像分析的先驅,班雅明(Walter Benjamin)探討城市景觀與攝影的兩篇文章開始,之後才會開始閱讀《景觀社會》與《物體系》,了解今天這個亦真亦假,事物往往稍縱即逝的景觀社會,是如何誕生和發展的?這樣的社會現實對我們生活在其中的個體又有什麼樣的影響?以及面對這些擬像,人們又是如何選擇信賴/不信賴什麼的?最後,這堂課將會閱讀日本學者東浩紀的《動物化的後現代》,了解怎麼運用布希亞的理論,去分析動畫的人設、故事情節、二次創作、cosplay……等等,以及這些由數據、訊息以及資料庫所構成的影像與現代人之間的關係。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3
上課時間:二/6,7,8[C221]
修課班級:社會系2-4
修課年級:2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推廣部隨班附讀請獲得老師同意。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潘忻學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另與老師約定時間地點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Walter Benjamin 著,劉北成 譯,2013,《巴黎,19世紀的首都》。北京:商務印書館
Walter Benjamin 著、Hannah Arendt 編,張旭東、王班 譯,2008,《啟迪──本雅明文選》。北京:三聯
Guy-Ernest Debord 著,張新木 譯,2022,《景觀社會》。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
Jean Baudrillard 著,林志明 譯,2018,《物體系》。台北:麥田
東浩紀 著,褚炫初 譯,2012,《動物化的後現代:御宅族如何影響日本社會》。台北:大藝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符號、訊息與景觀社會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