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0362 中國哲學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期中考 | 30 | |
期末考 | 30 | |
平時作業 | 3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100人,已有69 人選讀,尚餘名額31人。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楊得煜教育目標
本課程區分二個部分,學期上半部討論隋唐時期重要佛教文獻;學期下半部討論宋明理學重要文獻。透過此課程:1.培養學生閱讀漢傳佛教以及宋明理學原典的能力、獨立思考以及清晰討論、寫作的習慣。2.介紹佛教在中國的傳入和發展及宋明理學如何與佛教進行交涉。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必修課,學分數:3-3
上課時間:四/2,3,4
修課班級:哲學系1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楊得煜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H405,週三下午14:00-16:00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佛教文獻如課程大綱所列(由老師提供相關電子檔)
陳榮捷,《中國哲學文獻選編(下)》(台北:巨流圖書,1993)。
呂澂,《中國佛學思想概論》台北:天華出版社,1982。
呂澂,《印度佛學思想概論》臺北: 天華出版社,1982。
印順,《印度佛教思想史》臺北:正聞出版社,1988。
印順,《中國禪宗史》臺北:正聞出版社,1970。
Gethin, Rupert, The Foundations of Buddhis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8) 中譯:魯柏•葛汀著,賴隆彥譯,《佛教基本通》(台北:橡實文化,2009)。
牟宗三,《佛性與般若》臺北:學生書局,1983 。
牟宗三,《心體與性體》臺北:學生書局,1983 。
牟宗三,《宋明儒學的問題與發展》。臺北:聯經出版社,2003。
牟宗三,《從陸象山到劉蕺山》臺北:學生書局,1990。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臺灣學生書局,2006。
蔡仁厚,《中國哲學史》臺北,學生書局,2011。
勞思光 ,《新編中國哲學史》,臺北,三民書局,2010。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三松堂全集》,河南人民出版社,2001。
劉紀璐,《宋明理學:形而上學、心靈與道德》,聯經出版社,2021。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中國哲學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