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0421 環境教育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 配分比例 | 說明 |
---|---|---|
學習日誌 | 30 | |
期中/期末考 | 30 | |
上課參與、出席率 | 30 | |
自我評量 | 10 |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70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70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29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林良恭教育目標
一、培育學生多元社會的公民素養;
二、涵養跨領域文學及藝術審美素養;
三、認識台灣與世界文化多樣性;
四、學習尊重生命與生態環境;
五、加強學生數理與科技之基本素養;
六、增進學生基本語文能力;
七、健全身心發展,豐富生活品質。鑒於近來環保議題與個人和社會生活越趨息息相關,基於環境教育法之目標:「促進國民瞭解個人及社會與環境的相互依存關係,增進全民環境倫理與責任,進而維護環境生態平衡、尊重生命、促進社會正義,培養環境公民與環境學習社群,以達到永續發展」,為使學生對氣候變遷所造成的各種議題有所關注,並重新審視人類對於環境的態度,以及試圖發展自我面對環境劇烈變化的方式,規劃本課程。
本課程著重在「家園環境的生態實踐」,首先,由人類生活與周遭生態的連結出發,認識各種化合物的循環對人與其他生命的影響,思索並發展對環境友善的生活方式。再者,由環境保育的觀點檢視作為一個地球公民的責任,如何使得永續發展營造環境、經濟和社會三方面的共同發展,兼顧了當代人的資源分配,與延續後代人之所需,進而思考合理的在地生活。最後,透過在地的實例,促使理解對於環境議題關注的必要性,以解析媒體訊息,回應議題,進而承擔責任。
本課程主要有三個要素,首先是「科學探究的態度」,由基本的科普知識,建立對於整個環境變遷的概觀,並強調嚴謹與重複驗證的精神,對環境的各種面向做不斷的探索,重視生物演化的多樣性,以使人類更能掌握自身所處的境地。再者是「對於環境的責任」,由主流的環境倫理觀,建立個人及社會對於環境的良好對待方式,以致力於維護環境的整全,健康與美。最後是「正確的媒體識讀」,由各種環境議題,以及對於議題的各種媒體訊息,建立個人發展自我判斷的能力,以便於在生活中推行各種作為,使環境保育和永續發展的觀點暢行。
課程資訊
基本資料
選修課,學分數:0-2
上課時間:一/6,7
修課班級:理工學院1-4(理院開)
修課年級:1年級以上
選課備註:參加「環境教育學程」者為必選,非該學程學生為一般選修。
教師與教學助理
授課教師:林良恭
大班TA或教學助理:尚無資料
Office Hour請直接跟老師約談
授課大綱
授課大綱:開啟授課大綱(授課計畫表)
(開在新視窗)
參考書目
1. 102環境白皮書。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2. 歐陽嶠暉。2000。2000年民間環保政策白皮書。桂冠
3. 金鑒明、王禮嬙、薛達元。1996。自然資源保護概論。中華民國國家公園學會保育出版社。
4. 薛達元 等譯。1997。保護世界的生物多樣性。地景企業股份有限公司。
5. 朱錦忠。2007。環境生態學。新文京開發出版社。290頁。ISBN 978-986-150-629-9
6. Lester R. Brown (蕭秋梅譯)。1999。生態經濟革命。揚智出版
7. Ahmed M. Hussen (陳凱俐譯)。2001。環境經濟學原理。揚智出版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環境教育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