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1940 殖民與反抗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小組討論與發表 30
期中考試 30 筆試
學期報告口頭報告及書面三千字 40 繳交學期書面報告之前須先口頭報告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50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18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鍾有良

教育目標

有些人說日本殖民給台灣留下了現代化建設,有些人則認為殖民給台灣留下的是暴力、經濟壓榨和精神創傷,你怎麼看待殖民呢?究竟殖民的內涵是甚麼?日本帝國主義殖民統治下的台灣與西方殖民統治下的亞、拉、非洲有什麼不同?台灣與韓國、香港又有什麼不同?殖民在各個領域有什麼樣的影響?如何理解被殖民者的精神狀態?被殖民者為什麼要反抗?武力與文化的反抗是如何進行?   這門課嘗試從日據時期的台灣文學去理解被殖民者的掙扎與痛苦,考察殖民與反抗的歷史。為了在進入日據時期台灣文學的視野之前,先建立一個更大的第三世界的視角,我們會先從較陌生的非洲文學和非洲電影作為引子,藉由非洲的殖民地狀況來同情地理解殖民主義和被殖民者的處境。之後,逐步細讀日據時期台灣作家的小說,包括賴和、楊逵、呂赫若、龍瑛宗和吳濁流等。通過細讀小說文本與分析其中人物的精神狀態,可以讓我們以把握歷史脈絡的方式重新思考和清理殖民、解殖、新殖民主義等諸多問題。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赫勒.馬郎,1928,《霸都亞納》,北新書局。
葉榮鐘,《台灣人物群像》,晨星出版。
陳明忠,《陳明忠回憶錄:無悔》,人間出版社。
矢內原忠雄,2004,《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林明德譯),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
鍾肇政,葉石濤主編,《光復前臺灣文學全集1-8》,臺北:遠景出版社。
楊逵,1990,《楊逵集》,臺北:前衛出版社。
呂赫若,2006,《呂赫若小說全集》(林至潔譯)(上下冊),印刻出版社。
《龍瑛宗全集(小說集1)》,2006年版,國家台灣文學館籌備處。
吳濁流,1995,《亞細亞的孤兒》,草根出版社。
《翁鬧、巫永福、王昶雄合集》,1990,前衛出版社。
陳映真,2001,《忠孝公園》,台北:洪範。
周芬伶,2015,《龍瑛宗傳》,印刻出版社。
趙稀方,2009,《後殖民理論》,北京大學出版社。
計璧瑞,2014,《被殖民者的精神印記:殖民時期臺灣新文學論》,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殖民與反抗歷史開課紀錄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