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3年第2學期-1945 文學社會學 課程資訊

評分方式

評分項目 配分比例 說明
出缺席 20
隨堂作業 20 電影討論和賞析
期中考 30 文學社會學概念、文學關鍵詞
期末考 30 文學社會學議題

選課分析

本課程名額為 50人,已有0 人選讀,尚餘名額50人。
本課程可網路登記,目前已登記人數為 6 人,選上機率為99.9%




登入後可進行最愛課程追蹤 [按此登入]。

授課教師

葉福炎

教育目標

一直以來,大部分的社會學研究都將文學視為是文獻、材料,而以其作為研究對象,進行探討。即便欲擺脫實證研究的箝制,社會學家仍對文學也經常不得入其門,往往只能對其的外部研究,隔靴搔癢,甚至引來創作者、文學研究者的批評。故此,文學社會學這一學科的成立旨在解決文學研究與社會學之間在詮釋上的衝突。在社會學的研究中,這仍屬一門新興學科,尤其在臺灣的社會學研究中更屬萌芽階段。 在這一門課程中,首先介紹文學社會學的歷史發展、研究概況及其特色。之後,學生必須先掌握文學研究批評的六大關鍵概念,即閱讀、作者、文本(文學)、細讀、文意以及敘事,以便理解為何文學社會學不滿足於此。接著,我們將進入文學社會學所關注的議題,包括現實與否、價值問題、審美問題、文學生產以及文學場域的五大討論。每個議題都配合臺灣文學場域中既有的議題,以便幫助修課學生從社會學的視角對文學研究,能夠有更進一步的深入討論。 本課程適合對文學作品或文學研究感興趣的社會學系學生。除了課堂上所講授的關鍵概念與議題討論之外,老師也將與同學一起在課堂上實作分析不同媒介的文學作品。

課程資訊

參考書目

1.柯思仁、陳樂。2021。《文學批評關鍵詞:概念・理論・中文文本解讀》。臺北:五南出版。
2.Harrington, A。2010[2004]。周計武、周雪娉(譯)《藝術與社會理論:美學中的社會學論爭》(Art and Social Theory: Sociological Arguments in Aesthetics)。南京市:南京大學出版社。
3.Alexander, Victoria D. (2006)《藝術社會學:精緻與通俗形式之探索》(Sociology of the Arts: Exploring Fine and Popular Forms)。臺北市:巨流圖書。
4.布迪厄(Pierre-Félix Bourdieu)。2016[1992]。石武耕、李沅洳、陳羚芝(譯)《藝術的法則:文學場域的生成與結構》(Les Règles de l’art)。臺北市:典藏藝術家庭。

開課紀錄

您可查詢過去本課程開課紀錄。 文學社會學歷史開課紀錄查詢